-
港口时代: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
简介: 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港”粮食进境口岸、肉类进境口岸等核心功能平台,坚持发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闯善干”的内陆港精神,率先在全国创立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使陕西、西安真正步入“港口时代”。 初具雏形 20世纪90年代...
-
一张蓝图:西咸一体化的推进
简介: 西安和咸阳主城区相距仅20多公里,山同脉、水同源、路相连、界为邻,同城效应明显。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安市和咸阳市的城市人口、产业密度不断提高并向外转移,城市边界也随之向周边延展,亟需进行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实现互补共赢发展。 西咸一体化的探索 2002年8月中旬,陕西省委提出咸阳、西...
-
决胜脱贫:西安脱贫攻坚历程
简介: 西安市的扶贫工作始于1984年。从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施开发式扶贫促致富,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现全面小康,西安市扶贫开发工作历经36年。期间,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明显变化,...
-
开放盛会: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
简介: 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是由国际园艺者协会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被誉为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继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之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牵手中国,更是首次在我国西部城市举办。 世园会“牵手”西安 世园会的雏形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
-
百花齐放:西安文化事业的发展
简介: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说汉唐雄风证明的是西安作为文化古都的辉煌历史,那么今天西安文化的繁荣,展示的则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风貌和文明。 文学创作全国瞩目 西安的作家有着坚持深入生活、紧贴时代、为人民写作的优良传统。受柳青、胡采、杜鹏程等一批从...
-
发展尖兵:西安高新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
简介: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成立以来,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大力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和环境创新,成为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走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次创业 国家级高新区是改革开...
-
工业园区:西安经开区的建立与发展
简介: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安经开区”)如今已是西安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从1993年成立,到200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到2002年设立国家级西安出口加工区,再到2017年设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西安经开区走出了一条坚定不移发展工业、壮大产业、...
-
异军突起:西安乡镇企业的发展
简介: 乡镇企业是我国乡镇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办、村办、农民联办和个体办的企业等。西安市乡镇企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队企业,1984年,国家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 开放搞活,快速发展 1985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放宽乡镇企业管理政策的...
-
新型城镇:西安小城镇建设
简介: 西安作为中国中西部具有特色区位优势的中心城市,也是陕西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小城镇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城镇化水平,无疑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 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辐射带动功能难以发挥。1980年初,国家建委、国家农委等联合召开全国村镇房屋建设...
-
工业奠基:“一五”计划在西安
简介: 1953年至1957年,是新中国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建设时期。“一五”期间,在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布局在陕西24项,其中17项布局在西安。随着“一五”计划在西安的实施,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在西安构建起了东郊的军工城、纺织城,西郊的电工城,南郊的文教区,北郊的仓库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