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
简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应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蒋介石“停止剿共,联红(军)抗日”的承诺下,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的爆发 1936年底,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已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大联合局面,蒋介石不...
-
对张、杨的统战工作
简介: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开始了争取杨虎城及十七路军、张学良及东北军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工作。争取东北军联合抗日 1935年10月,蒋介石任命张学良兼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率部到西北与杨虎城部联合“剿共”。在“剿共”中损失惨重的张学良、杨...
-
爱国学生临潼请愿
简介: 1936年12月初,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中共西北特支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决定利用纪念一二九北平学生爱国运动一周年的机会,发动西安学生举行请愿活动。这一活动,促进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爱国学生游行请愿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存亡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中国共产党...
-
“白灵”与张景文
简介: 小说《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通过讲述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小说中有个重要人物——白灵,是全小说较为出彩的人物之一。据历史学家考证,白灵其人物原型,即蓝田早期女革命者张景文(也作张静文或张静雯)。...
-
户县东索村的惨案
简介: 大革命时期,户县党组织成立后,领导广大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驻军何经纬公然向农会举起了屠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户县东索村惨案”。 建立农民协会抗粮抗款 1926年12月上旬,受长安县农民运动的影响,户县焦将、王寨等村庄群众派代表到...
-
“反日驱戴”斗争
简介: 1932年4月20日,“反共专家”戴季陶抵达西安,企图宣扬国民政府的主张和开发西北的策略,压制西北地区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然而,他的到来,使得西安各界掀起了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反日驱戴”运动,遭到驱逐的戴季陶在一片喊打声中狼狈离陕。赴陕背景 1932年1月,日本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成功探索
简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在各抗日根据地逐渐开启了一种全新样式的民主政治探索,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便是创立最早、形态最完备、最具典型性的民主制度。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1941年11月6日至21日、1944年12月4日至19日、1946年4月2日至27日,陕甘宁边...
-
陕西最早的共产党员——刘天章、雷晋笙
简介: 根据现有史料和研究,西安最早的共产党员是刘天章和雷晋笙。 刘天章 刘天章(1897-1931),又名刘望,字云汉,陕西高陵人。1914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留日预备科,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是校学生会负责人之一。五四运动中,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斗争,并主编北大学生会会刊。 刘天章 ...
-
屈武“血溅总统府”
简介: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屈武。他作为陕西省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在1919年席卷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参加了北京和全国各地赴京代表向北洋军阀政府的联合请愿。在面见北洋军阀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时,为逼迫当局下令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屈武以头撞地,以死力争,轰动一时。...
-
辛亥西安起义
简介: 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城头一声清脆的枪响,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骤然爆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10月22日,西安随之爆发起义,并一举成功。陕西革命的成功,从政治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