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和咸阳主城区相距仅20多公里,山同脉、水同源、路相连、界为邻,同城效应明显。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安市和咸阳市的城市人口、产业密度不断提高并向外转移,城市边界也随之向周边延展,亟需进行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实现互补共赢发展。
西咸一体化的探索
2002年8月中旬,陕西省委提出咸阳、西安两市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10月,陕西省出台《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发展的意见》,提出“一线两带”的战略决策,即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为依托,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涵盖整个关中地区。西安、咸阳位于“一线两带”的核心,西咸一体化呼之欲出。12月28日,西安、咸阳两市签订《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并编制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技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一体化发展思路。
2003年年初,西安、咸阳两市成立“西咸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系机制,开展规划编制,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两市联合撰写《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思路》。2004年7月,西安、咸阳两市共同举办“2004年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两市领导联席会议”,通过《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并签署《2004年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两市领导联席会议备忘录》。2004年,国道312线咸阳世纪大道沣河桥加宽改造工程启动。2006年9月16日,咸阳电话撤销0910区号,并入西安,统一采用区号029,咸阳固定电话号码升为8位。西安、咸阳本地网并网成为我国两个独立的市级行政区域实施并网的第一例,统一了西安、咸阳的对外形象。
西安都市圈建设
2007年5月,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着力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加快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月,《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获国务院同意批准实施,首次提出“西安都市圈”并确定范围,包括西安市行政辖属的九区四县,咸阳市行政辖属的两区一市四县(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礼泉县、乾县、泾阳县)。2008年4月11日,陕西省政府成立陕西省西咸一体化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和督促落实西咸一体化总体规划和相关措施,指导和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协调两市利益关系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陕西省发改委。2008年年底,陕西省政府印发《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及“三区一带”(沣渭新区、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和渭河西咸段生态景观带)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技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建设思路,推动西咸经济一体化进入了“产业一体同构,城市功能互补”的新阶段。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成立西咸新区
2009年7月,陕西省政府编制《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将其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战略规划》相衔接。12月31日,陕西省政府印发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正式提出设立西咸新区,构建沣渭新区、泾渭新区及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相连接的“两区一带”开发建设格局,明确以贯彻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力争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010年2月21日,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沣渭新区、泾渭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2010年12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西咸新区。
2011年6月13日,陕西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同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将西咸新区开发建设体制调整为“省市共建,开发建设以省为主”。原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由协调机构调整为西咸新区党工委及管委会,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统一负责西咸新区五个新城的建设,新区建设迈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2月,《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西咸新区列入全国五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国务院明确要求新区要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着力统筹科技资源,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2014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设立西咸新区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布局、重点建设任务以及政策支持。2014年10月17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举全省之力推进西咸新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赋予新区的建设任务,理顺新区体制机制,为新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坚强保障。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为西咸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连接西安与咸阳的渭河横桥
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
2017年1月21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西咸新区管理体制作出重大调整,出台的《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西咸新区由西安市整体代管,新区全面托管辖区内西安市和咸阳市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1月22日,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包括《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工作方案》《西咸新区托管辖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政策框架》。“一张蓝图,一体建设”,西咸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西咸新区的城市配套更加完善。城市交通方面,西咸新区范围内地铁1号线二期、西安机场城际两条线路先后通车运营,多条地铁线路在建或即将开建。除地铁外,西咸新区的公交线路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域,可以接驳西安、咸阳两座城市重要位置。商业配套方面,西安第一座、第二座新城吾悦广场购物中心均落户西咸新区,中国西北地区第一座华润·万象城、大西安区域第五个投入运营的奥特莱斯项目——静安国际·万国荟公园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项目也先后在西咸新区开业。教育配套方面,2018年7月印发的《西咸新区教育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共建设各类学校97所(新建84所、改扩建13所,公办78所、民办19所),成功引入了清华附中、高新一中、黄冈中学、交大创新港中小学、西工大附小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此外,西安交大、西工大、西藏民族大学等高校也先后落户西咸新区,其中位于沣西新城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2019年秋季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医疗配套建设方面,三甲公立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暨西咸新区中心医院在2019年年底投入使用。另外,秦汉中心医院、西咸丝路国际妇幼医院、沣东(国际)医院、空港国际医院等多所三甲医院已经处于在建、筹建之中。
西咸新区的产业发展同样迅速,一大批投资数百亿元甚至千亿元的项目先后落户西咸新区,投资领域涵盖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物流等产业。苏宁、西电、中创为、三一、东航、中天、陕建、海航、荣民等企业也有项目落户西咸,涵盖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和总部经济。
上一篇:决胜脱贫:西安脱贫攻坚历程
下一篇:港口时代: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