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主持解决交通大学迁校问题研究
简介:〔摘要〕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的决定。然而,在迁校过程中,交通大学于1957年4月至5月掀起激烈的迁校争论,并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周恩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1957年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关于交通大学迁校专题会议并发表讲话。讲话对迁校讨论中涉及的院系调整、交通...
-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程及其意义
简介:摘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摆脱了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了党内的错误路线和分裂主义,胜利结束长征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到陕北去”是中共中央依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及陕甘革命根据地自身条件而做出的切合时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落脚陕甘,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
-
中共中央西北局接管西安准备工作研究
简介:【摘要】为稳妥、顺利地接管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成立专门的接管准备机构、调配和训练接管干部、开展有效的宣传动员、严肃接管城市的纪律要求等。西北局未雨绸缪的准备工作,不仅保证了西安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实现政权更迭,而且迅速走上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道路,为整个西北...
-
长征时期红军在川康藏区的筹粮纪律
简介:【摘要】长征时期,在粮食资源匮乏的川康藏区,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宗教政策,红军制定了兼顾藏民利益和部队粮食供应需要的筹粮政策和纪律,并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筹粮纪律的严格执行。红军严明的筹粮纪律,赢得了藏区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锤炼了红军铁的意志和作风,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以及中国共...
-
谢冰莹:中国第一女兵作家
简介:1953年冬,朱德在一场有田汉、裴曼娜等文化界人士参加的晚会上说:“中国的作家太少,特别是女作家更少,冰莹若能回来多好!”朱德口中的“冰莹”,就是现代著名女兵作家、抗日女将谢冰莹。叛逆的“岗猛子”谢冰莹,原名鸣岗,字凤宝,其意在于“凤鸣于高岗之上”。1906年10月22日,谢冰莹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古...
-
向警予:“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简介: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此时距离向警予牺牲已经过去了11个春秋,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这位青年时代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湘籍契友。旧社会的“清道夫”向警予,原名向俊...
-
沈定一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与局限
简介:[摘要]五四运动之后,沈定一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逐步趋向、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一时期,他发表大量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沈定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具有不全面、不准确的局...
-
深耕党史终无悔 精研岁月兴味长 ——记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姚文琦
简介:与姚文琦有过接触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谦和的长者、风趣的智者、渊博的学者。首先是那一头让人震撼的白发,无疑与他30多年精研地方党史的辛劳和付出有关。尽管已年逾六旬,但他仍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举止谈笑间无不彰显着乐观而自信的人生态度。与这位闻名已久的陕西党史研究权威、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面对面...
-
陕甘边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简介:[摘要]陕甘边根据地领导人十分重视政权的廉政建设,通过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坚决打击腐败分子、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实施干部供给政策、进行廉洁宣传教育等多种举措,使边区苏维埃政府成为清正廉洁的人民政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陕甘边根据地的廉政建设对于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毛泽东与蔡和森:志同道合的知己
简介:“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怀念在湖南一师的读书岁月以及那时志同道合的诸位友人。在毛泽东的这些友人中,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