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后发表重要讲话,彰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精神,体现了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直抵灵魂的党课。作为党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弘扬“红船精神”,进一步挖掘西安“八办精神”的内涵,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总部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办事机构中创建最早、撤离最晚、坚持时间最长、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红色堡垒”。西安“八办”是从1936年5月秘密交通站设立时算起,到1946年9月撤回延安止,在国统区坚持战斗了十年,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十年间,西安“八办”在异常复杂艰苦的斗争实践中,培育出了“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衷共济的大局意识,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的“八办精神”。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根脉,蕴含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红船精神”与西安“八办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都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红船精神”为西安“八办精神”提供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西安“八办精神”传承了“红船精神”的红色基因,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是“红船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创新和具体应用。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西安“八办”精神传承了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红色精神。战斗在西安“八办”的工作人员以及留驻或途经西安“八办”的各类人员,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突破日军封锁和国民党顽军的阻难转运物资和人员,或颠簸于沦陷区、国统区与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或抛弃优裕安逸的生活、投身抗战艰辛的革命阵营中,他们矢志不渝、不懈追求、艰苦奋斗,为维护民族生存和人民幸福而忘我工作。女译电员彭导华,在国民党军警强行没收办事处公开电台后,为避免秘密电台暴露,常常在加上木盖、塞严棉被的坑内发送电报,后因公殉职,
她用生命诠释了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红色精神。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西安“八办”精神传承了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八办”有几位工作人员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他们在狱中的表现非常坚定,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有这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西安“八办”才能在西安国统区复杂的环境中坚持长达十年之久,并完成了一项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革命信念坚如磐石
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是“西安八办精神”的基石。理想信念是支撑人奋斗的不竭动力和指引人前进方向的路标。西安“八办”的干部战士大部分是从相对安全的延安等地区到国统区开展工作,斗争更加残酷,环境更加复杂,但他们义无反顾地接受党中央的委派,到陌生的环境中接受新的挑战,开辟抗日救亡工作新局面。中共中央驻陕代表林伯渠、董必武和西安“八办”领导伍云甫、周子健等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全体工作人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阶级本色。
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是“西安八办精神”的灵魂。西安“八办”地处延安的前哨阵地,被国民党顽固派视之为眼中钉,受到百般刁难和破坏,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西安“八办”领导及工作人员善处逆境,不怕牺牲,将生死置之度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信念。
无论是“八办精神”还是“红船精神”,最根本、最深厚的精神支撑在于理想信念。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战胜前进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从西安“八办”奔赴延安的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和各界青年.这些进步青年中,有上海的女明星,有冼星海、丁玲、艾青等著名的文化人士,有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等爱国军人……他们对革命圣地延安产生了强烈认同和向往,主动抛弃优裕安逸的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到条件艰苦的延安去实现革命理想。伟大的理想需要强大的革命信念做精神支撑,历尽苦难而百折不挠,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就要赓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封锁森严的国统区中淬炼的“八办精神”,再到丝绸之路新起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再到“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西安市委推行“三个革命”“最多跑一次”“路长制”“网格长制”,发扬时代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奋力谱写新时代西安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就是要弘扬坚定理想、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就是要以争当新时代排头兵和现代化建设领头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为助力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就要永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就是要有平民情怀,能够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破解民生九难。“红船精神”和西安“八办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切实让西安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文章公开发表于《西安日报》理论版)
鹿 麓 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秘书处处长(已退休)
下一篇:西安党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