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在红军长征的关键阶段中,红二十五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经过沣峪口会议之后,决定向西继续行进,切断西(安)兰(州)公路。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与事,其中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同志在四坡村战斗中,面对背水一战的不利态势,为了掩护军部顺利渡河,奋勇战斗,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迹,充分体现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自1935年7月16日后,根据中共鄂豫陕省委的决定,红二十五军从沣峪口地区出发,经过秦岭,在江口镇休整后向西北地区,继续向国民党占领区的纵深挺进,以切断西兰公路,吸引敌人注意,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的行动。
8月17日,红二十五军经过兴隆镇的回族群众聚居地后,继续沿着西兰公路前进,并翻越六盘山,逼近平凉县地区。18日,与前来堵截的敌三十五师相遇,红二十五军将其一部击退之后,敌援军向平凉县城集中。经讨论,为了更好地牵制敌援军,红二十五军遂决定绕过平凉县城,向南渡过泾河。在沿西兰公路进至白水镇时,与敌三十五师一〇五旅一部相遇,红军冒着大雨抢占制高点,并将追击之敌打垮。
但由于连日以来的暴雨,泾河水位大涨,渡河成为难题,再加上公路南侧又有一道数十里宽的高塬阻挡,红军想在此地与敌周旋十分困难。于是决定离开公路,向南渡过泾河的支流汭河,并继续打探中央红军的消息,寻找机会与其会合。
8月21日,红军穿过王母塬,准备渡过汭河。下午两三点,先头部队已到达河边,军长程子华随着部队率先渡河。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以及留下后卫的二二三团正在渡河时,突然暴雨大作,山洪暴发,河水大涨,不少正在渡河的同志被激流卷走,这时继续渡河显然已经不可能。军首长遂决定,吴焕先带领军部直属机关在河边想办法渡河并搜救落水的同志,徐海东安排担任后卫的二二三团于离汭河二三里远的四坡村休息。
四坡村是坐落于王母塬上的一个不大的庄子,仅有几十户的人家。村内的建筑以窑洞为主,伴有少许的平房。部队经过了八九个小时的冒雨行军后,十分疲乏,在安置好警戒后,便在村内生了火烤衣服,准备吃饭。
在暴雨的夜晚里,经过了长途跋涉的红军战士们,围在暖洋洋的火炉边不由自主地打起盹来。突然,从四坡村的东边,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枪声,枪弹呼啸着,噼里啪啦地打在土墙上。暴雨中,黄土地在战马的踩踏下沉闷作响,马蹄溅起黄色的泥点,一整队的骑兵,高举着马枪与马刀,向二二三团的驻地冲了过来。红军战士们听到枪声,顾不得连续行军的疲惫,拎起枪顶着暴雨出门迎战。首先与敌人接战的是二二三团的三营,他们在窑洞和土墙之间与敌人展开了混战,用步枪和手榴弹回击着敌人。在每个土墙的拐角与平房的窗口,无数子弹从黑暗中飞向敌人。重机枪连将四挺重机枪架在了高坡之上,向敌人猛烈扫射,机关枪冒着火光,子弹尖啸着飞向敌人,使其寸步难行。经过通讯员的观察,确定了这一股敌军是从泾川方向来的马鸿逵的三十五师二〇八团,并配有一个骑兵连,有1000余人,趁着红军渡河之际尾随而来的。
听到枪声之后,二二三团一营、二营也迅速地投入战斗,在占领制高点的重机枪连的配合下,击退了敌人的攻势,让其难以靠近防线。已经渡过汭河的二二五团也在河岸边架起机枪,希望能够增援二二三团的战斗,但由于距离较远、地形复杂,无法打到敌人,好不令人沮丧。
这时,敌人的后续部队已经跟了上来,在其重机枪的掩护以及督战队的威逼利诱之下,骑兵与步兵一并前进,企图将我二二三团压制在汭河河边,逼迫红军背水作战。敌人的骑兵如同亡命之徒一般,躲过扑面而来的枪弹,杀气腾腾地向二二三团的防线冲来。由于四坡村地形复杂、空间狭小,我军一时间无法展开攻势,情况极其不利。
就在这个万分紧急的时刻,敌侧后方突然传来枪声,一阵熟悉的冲锋号响起,敌军的后方顿时大乱。原来是吴焕先在河岸听到枪声,看到全军的骡马担架、行李挑担、医疗用品、军械器材以及军医院的伤病员集中在了汭河北岸,大部分没有武器,如果敌人冲过来,后果不堪设想。吴焕先决定,带着身边的学兵连和军部交通队100余人,迎击敌人。在瓢泼大雨中,传来吴焕先坚定的声音:“同志们,绝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压制住敌人就是胜利!”他带领着战士们一鼓作气,不顾道路泥泞,抢占了一个制高点,将敌人的部队切割成了两截。吴焕先手持大刀,飞奔向前,在子弹的尖啸、刀光的闪耀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对敌人的愤怒中,他挥舞着刀刃横劈竖砍。敌人像被砍的树木,毫无抵抗力地纷纷倒下。
来自侧后的突袭打乱了敌人的阵脚,迫使其从正面主攻的兵力中分出一部分来应对。这就给了红二二三团反击的机会,徐海东副军长看到敌人攻势减弱,当机立断,命令二二三团一营、二营分别从两侧夹击敌人,三营和重机枪连在正面迎敌。敌军见此态势,转而放弃正面攻击,立即调转枪口,向着两面夹击而来的一营、二营开火,但由于其攻势大不如前,被堵在窑洞里面的三营有了反击的机会,他们冲出窑洞,与战友们一起夹击敌人。这样,在吴焕先突袭部队的配合下,形成了对敌的夹攻之势,开始对敌人进行有力反击,并逐渐取得战场的主动权。敌人见态势不对,纷纷下马,以马匹作为掩护,负隅顽抗。
伴随着二二三团在正面的反击,吴焕先率领的军部交通队和学兵连在敌人后方也有不错的战果,他们利用塬上的制高点,迅速地将敌人打了回去,敌人的尸体堆满了泥泞的山道。就在这扭转战局的关键时刻,吴焕先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根据时任红二十五军警卫员廖辉的回忆:“我跟着吴政委冲在前面,突然我发现沟那边100多米处有敌人,我大声呼喊着‘吴政委卧倒,前面是敌人’。正当吴政委跃向土堆时,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吴政委仰身倒在了泥泞之中。”
战士们听到吴政委中弹的消息,各个怒火中烧,越战越勇。在重机枪连四挺重机枪的掩护之下,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冲了过去,战士们手中的各式武器向敌人射出一颗颗仇恨的子弹。敌人顿时人仰马翻,死伤无数,敌团长马开基见形势不妙,企图上马逃窜。但刚一上马,就跌落下来——一颗子弹已经打穿了他的头骨,他被我二二三团二营通讯班班长周世忠击毙。
见团长被击毙,本来就军纪混乱的敌军,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哄抢声、马鸣声、哀号声、枪声、雨声沸反盈天,敌人相互拥挤着、踩踏着向着汭河边败退。在我军轻重火力的交叉射击下,敌人慌不择路,竟跑到一条深沟之中。这条沟约30米深、60米宽,有几里长,敌军企图通过这条深沟,规避红军的火力,从而逃到汭河边上,再向泾县撤退。但由于连日的暴雨,加上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沟内就如同沼泽一般,马踏进去就陷到泥泞之中,绝无半点可能再出来。敌军纷纷弃马逃跑,但不想道路泥泞根本跑不动,遂在沟内连滚带爬,弄得一身黄泥,好不狼狈。
此时,红军已经赶到沟上,用机枪封锁了沟的两头,战士们站在沟沿上,居高临下,占尽优势,来了个瓮中提鳖。敌军却不甘心失败,利用马匹作为掩护,负隅顽抗,向红军还击,并缓慢地向汭河边移动,妄图逃跑。在黄土斜坡后,红军战士手中的各式武器冒着火光,无数的手榴弹撕裂着敌人的阵线。霎时间,战场又被硝烟笼罩,被炸起的黄泥和弹片横飞,将雨夜渲染得更加的漆黑。在敌人可以看到的世界里,从沟的这一头到那一头,是剧烈的爆炸和横飞的子弹,能听到的,只有子弹的呼啸声和人的惨叫声。经过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激战,我军将敌二〇八团彻底歼灭。
当晚,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将吴焕先政委的遗体安葬在汭河南岸的山坡凹地上。当时为了稳定部队的情绪,对于吴焕先牺牲的消息并没有公布,只传达到营级以上的干部。但第二天吴政委牺牲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在红二十五军里传播开来。指战员们无不为这一位与大家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的好政委落泪。但战士们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战士们饱含着对政委的思念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信心,含着眼泪,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
四坡村战斗的胜利,使得敌军暂时不敢逼近红二十五军,敌人难以找寻红二十五军的踪迹,不得不从兰州调援军以搜寻。红二十五军从而达到了钳制敌军,以掩护中央红军北上的目的。
在渡过汭河之后,红二十五军再次击碎敌三十五师的围追堵截,翻越六盘山,渡过葫芦河,穿越在陕甘边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在保安(今志丹县)的永宁山与陕甘革命根据地取得联系后,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延川永坪镇,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并于同年10月,受到了毛主席的表彰,赞扬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葛佳珞
指导教师:孙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