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
简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现将其梳理为以下几个方面并谈点初步的学习体会。一、党史研究和宣传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必须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在党的十七大上当选中...
-
中共七大加强党的建设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简介: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胜利召开。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在延安考察时指出,“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当时,中国共产党已拥有一百二十余...
-
中国共产党何以赢得“两个历史主动”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
-
信息化条件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简介: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明确要求“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环境纷繁复杂,新闻战线和从事新闻信息服务的...
-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坚定捍卫历史正义
简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是一次回望历史、着眼未来,传承友谊、捍卫正义的历史性访问,这次访问不仅是对中俄并肩战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庄严纪念,更是要同各国一道...
-
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个人”和“群体”
简介:摘要:中共党史研究,要以人作为叙事的中心,应当在它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对人的关怀。党史研究关注的“人”,首先应是有生命的具体的个人。这要处理好诸如“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正面的人”和“反面的人”,“杰出的人”和“平凡的人”等认识上的一些复杂问题。党史研究还应关注群体的“人”。因为个别历史人...
-
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性创新
简介: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先后多次修改,这是其中的一稿在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创新。80年前,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以“历史决议”的形式总结历史经验、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加强党的建设、在...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系统总结成功经验,科学编修国史,有利于更好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做好国史研究,至少需要处理好对以下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一是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终结和新中国的成立,二是关于计划经济和“闭关锁国”,三是关于工业...
-
陈甜: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样态
简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时代环境变迁,形式变化多样,表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其本质决定其不会在短时间内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表现方式上由显性直白向迂回隐性转变、议题设置上更加“学术化”,必须注意新的时代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新样态。借助互联网输出,以网络化样态示人。1994年我国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
-
柳宁: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延安一月》
简介:《延安一月》是重庆《新民报》记者赵超构1944年夏参加“中外记者参观团”所作的长篇新闻报道。赵超构写成《延安一月》是偶然中的必然。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及军队摩擦和袭扰不断,特别是“皖南事变”之后,军事和经济封锁日甚一日。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