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党史研究 党史宣传 影音图书 政务公开 机关党建
大学生写党史
解放西安75周年 画说党史 大学生写党史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西安百年历史的第一
大学生写党史 解放西安75周年 画说党史 大学生写党史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西安百年历史的第一
在西北地区撒下革命的火种 ——魏野畴革命故事

高远觉得自己的村子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他认为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来自魏先生。

魏先生叫魏野畴,但是不管大人小孩,大家都更乐意叫他魏先生。高远心想,可能是因为不管走到哪里,都很少有魏先生不知道的事情,这样神通广大的人,他简直觉得不应该叫魏先生,应该叫“魏神仙”。

魏先生在华县的咸林中学教书,在他来之前,学校里的学生背的都是“之乎者也”“善莫大焉”,高远有次偷偷溜进学校听课,跟着摇头晃脑地读了一会儿,就觉得头重脚轻,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田里帮他爹放牛。但是魏先生来了以后,他给学生们讲的都是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而当前中国又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现状等。他的课堂生动有趣,除了讲史实以外,他还经常穿插一些革命人士打击地主恶霸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入神,有时讲到激动处他还一人分饰两角,把革命者的勇敢无畏和地主列强的丑恶嘴脸演得惟妙惟肖,课堂气氛常常十分热烈。上魏先生的课,用不着四书五经,他常常告诉学生们,如果用现在出版的课本做教材,就太牺牲大好的光阴了,简直如同吃粪,所以他上课都用的是自己编纂的教材。通过他的课,许多学生开始了解马列主义,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慢慢地,教室的教室门口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是为了听魏先生讲革命故事。当魏先生看到教室门口被前来听课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后,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听课,除了在学校里面讲,他在校外也义务地为想要听课的人讲课,这些人中有像高远一样的孩子,也有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年纪不同,但他们都喜欢听魏先生讲故事。

同样,在魏先生到来之前,高远从来没见过女孩儿也能上学读书。为了能够让华县的女孩儿们也能上学,魏先生有段时间常常挨家挨户地给当地村民做思想工作,说服他们让家里的女孩也来读书,但这却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大多数人都觉得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传宗接代,现在去读书最后还不是要找个人结婚生子。为了改变当地这种封建陋习,魏先生除了提出要办好女子小学,还在咸林中学办了一个女子部,让女孩们在接受初等教育后,也能进一步接受中等教育。后来,他又成立了女子师范学校。虽然因为当地封建思想严重,报名的人数仅有四人,但他丝毫不灰心,把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女子师范学校补习班,他说,哪怕只有四个学生,他也要把女校一直办下去。咸林中学的其他老师也深受感动,都愿意义务帮忙,把授课时间加到了每周24个小时。就像魏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那样,“革命的浪潮是挡不住的”,当越来越多的女子提出要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学习文化知识时,那些旧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就不复存在了。

当时华县的中学学制都是四年,不区分高中、初中,毕业后直接可以考大专。当魏先生了解到农村青年很难跨进大学之门后,他呼吁将中学的四年制改为三三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样即使许多学生最后上不了大学,他们也能在中学阶段学到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正是在魏先生的努力下,后来华县的中学开始分设高中部和初中部,虽然咸林中学由于经费和教员的不足,最终没有设置高中,但是魏先生也丝毫不气馁,不管是不是他的学生他都鼓励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多读书,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虽然高远因为年纪小,并不能够理解魏先生所讲的革命故事背后的真正含义,但他常常为故事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惋惜,对那些剥削农民的地主恶霸感到气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和魏先生一样的人,让自己所在的家乡一点一点地变得更好。

半年后,高远进入咸林中学读书,从魏先生的旁听学生变成了正式的学生。他发现,魏先生和其他老师相比,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坚持说国语(即普通话)。当时咸林中学的大部分老师都用陕西方言讲课,魏先生的老家是陕西兴平,又在陕西农村学校任教,照常理来说完全可以用家乡话讲课,但他却坚持讲国语,不仅在课堂上讲,而且在课外也讲。他告诉学生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在一起的。他作为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常常给学生们讲当时北京学生示威游行的盛大情景,每每讲到这里时神情激动,仿佛又亲历了一次万人游行,在痛骂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这三个卖国贼后,他警示学生们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除了用国语上课,他还要求学生们用白话文作新诗体,高远在魏先生的指导下就模仿当时一些书刊上的典范新诗作品写了不少白话诗,得到了魏先生的赞赏。

此外,魏先生并不像其他老师一样和学生们有很大的距离感,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他认为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学生是学校制度优劣与否的直接感受者。为了把学生组织起来,他还指导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有关学生的学习、纪律、福利等事项都由学生代表自行决定,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学校老师的事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受到了大部分师生的称赞。他也经常邀请学生参加自己所主持的教务会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认真地倾听,然后再一笔一画认真地记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所以学生总是打趣地称他为“咸林中学最像学生的老师”。

高远之前总以为魏先生课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堆中度过的,毕竟魏先生看过的书,估计比自己吃过的饭都多。但是后来高远发现,魏先生其实尤为热爱体育活动。为了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打好身体基础,改变咸林中学原先体育课单一的形式,他成立了体育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刚开始时只有高远和一少部分学生参加,除练习一般拳术外,主要是上早操,每天早晨听哨音起床集合上早操,操后上课,这种上课前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上课时保持充沛的精力。随着后来报名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早操开始成为全校性的活动。从此,学校的体育活动普遍展开,学生不仅在校内进行体育比赛,而且还到校外比赛,这不仅活跃了学校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身体,联络了各方感情,使整个咸林中学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良好氛围。

除了体育活动,魏先生还乐于将进步书刊上登载的优秀文章编排为剧本,指导学校的学生们演话剧、唱新戏。高远曾经问过魏先生,如果喜欢听戏的话,为什么不听陕西传统的秦腔、眉户这些呢?他还记得当时魏先生笑着摇了摇头,告诉他传统剧目中大多宣扬的是帝王将相的忠奸和才子佳人的姻缘,老百姓听过以后口口相传的不是奸臣害忠良,就是相公招姑娘这些落后的封建思想,他要让华县乃至整个陕西地区的百姓通过看新剧消除封建残余的影响,将革命的火种散播在西北大地上。正如魏先生所期待的那样,改编的新剧目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常常要在县衙门前的戏台上连演三天才罢休。

魏先生说他办教育,不是为了把学校办成象牙之塔,而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人才,所以他常常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群众。在他的倡导下,咸林中学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既展出学生的各科作业,以引起家长们的关心,提高学校的声誉,同时又展出一些教学用的图片、标本和实验仪器,并选派学生给参观的群众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依据他的建议,每逢遇到重要节日或国家发生了重大政治事件的时候,学生都走出校门,进行各种“唤起民众”的宣传活动。高远还记得魏先生在《秦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潼关外之新思潮》的文章,其中写道,“陕西向来关以外的东西不容易进去,关以内的东西也不容易出来”,所以更需要“陕西青年学习‘新思潮’,用‘科学的态度’‘民治的精神’和‘改进的人生观’来研究社会、改造社会”。他最喜欢向学生讲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介绍《向导》《新青年》《共进》等革命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号召青年投身斗争,改造社会。所以跟着魏先生,高远常常是忙得脚不沾地,但他也因此对于当时整个中国局势的发展、西北地区的革命情况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得知魏先生要离开咸林中学北上进行革命活动时,高远的心中是有万分不舍的,他以为能够在魏先生的教导下读完初中、高中,和魏先生一起让华县的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但这时他已经深知革命的含义,魏先生不单单是为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而是为了号召更多的青年人,共同挽救正在沉沦中的中华民族。他和魏先生约定,等魏先生再回到华县时,“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新思想必将传播整个西北大地,魏先生欣慰地笑着说:“那我可得早点回来啊!”

魏先生离开后,高远和当地一批深受魏先生影响的学生们成立了互励社和青年励志会,后来又相继设立了共青团和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并没有因为魏先生的离开而在西北这片土地上消失,反而越来越高涨了。在此期间,已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远也经常和魏先生进行书信上的交流,他得知魏先生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陕西,在陕西的各个地区继续进行革命活动。魏先生在信中告诉高远,他带领学生们罢课,在全省各地开展宣传活动,赶走了在西安作恶多端的军阀吴新田,他说他创办的《西安评论》已经是陕西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欢迎像高远一样的革命青年来稿;他还告诉高远,根据他的经验,一定要发动最广大农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只有这样革命才能取得成功……高远还记得魏先生在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书信中说,“皖北平原即将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皖豫平原根据地,我义不容辞”。当时读来只觉得心潮澎湃,高远以为他们所期待的独立自主即将实现,却没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魏先生壮烈牺牲的消息。

高远知道革命事业必然需要牺牲,他也同样愿意为此付出生命,但他却不愿意相信魏先生牺牲在离家乡那么远的皖北平原。学生们都还盼望先生能够再次回到咸林中学,给现在的孩子们再上一堂课。高远明白革命事业还远未成功,他不能沉浸在痛失魏先生的悲伤中,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继承魏先生的遗志,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付出自己的一切。

 

魏野畴烈士陵园

“穷人要解放,就要打倒土豪劣绅;国家要富强,就要打倒新军阀!”高远在随身的记事本上写下魏先生以前最常教导他们的话,这仿佛已然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虽然革命的道路依旧漫长,但他相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无数像魏先生一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与汗水铺成的道路上,中国最终必然会走向独立,走向统一!

郭子钰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教师:李志松

上一篇:一树湘红

下一篇:张学良公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