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党史研究 党史宣传 影音图书 政务公开 机关党建
大学生写党史
解放西安75周年 画说党史 大学生写党史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大学生写党史 解放西安75周年 画说党史 大学生写党史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传承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北伐革命的檄文誓词是那样的振奋人心,时隔90余年,那铿锵话语依然令吾辈振聋发聩。

我们依然记得那一段血与火的岁月,我们依然记得每一位有名或者无名的英雄,我们依然记得每一段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斗争故事。

前  夜

就像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不经历沧桑而骤变,没有哪一次革命斗争不是历经长期的准备而开始的,渭华起义的爆发也是如此。当你走过咸林中学和私立赤水初等职业学校(今渭南赤水职业学校)的旧址时,你应该铭记那一段传奇而又激情的历史岁月,怀念那一个个流逝在岁月里的英雄前辈。

1918年,那时的王尚德27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面对黑暗落后的社会,民生凋敝的环境、军阀混争的中国,他想要寻求拯救中华民族的良策,于是便去了辛亥革命的源头——武汉。在武汉武昌中华大学求学的他,先后结识了恽代英、林育南等挚友,加入了他们创办的利群书社,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知识,这是从前他无法接触到的。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带来的是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结识了董必武等许多良师益友,并在董必武的指派下于1922年回到了家乡——陕西省渭南市,在这里开始了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

咸林中学、私立赤水初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赤职”)是陕西渭南革命的发源地。1922年的陕西还未受到北洋政府的残酷荼毒,回到家乡的王尚德便同魏野畴一起在咸林中学和赤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举办各种学习活动,阅览《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通过这些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当马克思主义在这片土地渐渐生根的时候,王尚德见时机成熟,便同张浩如和刘建侯等人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撒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他们以咸林中学和赤职为中心,先后在渭北中学和省立第三师范建立青年自进团,在成德中学建立青年文学社,在华县高塘谷堆小学建立青年同志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和信仰传播到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

1924年5月,一个充满生机、充满革命性的消息降临到了这片土地上。受团中央委派的武止戈同志来到赤水,组织成立了陕西地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赤水特别支部。支部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有了依靠,使这片土地有了革命的根据地,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从这时开始,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时期。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停地滚动,三秦大地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向前推进。夜校、职业学校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根据地对青年学生和贫苦农民的教育,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团结反抗的意义,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于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开始了。以渭南东张村为榜样,各地各村呼应,纷纷建立农民协会。他们惩治地主恶霸、开展“交农”运动,把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烧遍关中大地,烧尽所有的腐朽残渣。

1926年3月,那是一段悲惨的时月,反动军阀刘镇华纠集十万镇嵩军攻打西安,战斗长达八个月之久,西安城内炮火连天,满目疮痍。国民革命陷入低潮,反动势力的反扑迫使农民运动也趋于低迷。但革命不会停止,人民不会放弃,在八个月的艰苦抗争后,冯玉祥率其部驰援西安,最终一举击溃刘镇华,重新点燃了陕西革命的火焰,也激起更加高涨的农民运动的热情。

12月中旬,华县各地的农会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了华县的第一次农代会,确立了农代会的章程和简章,农协有了自己的制度;传达了农代会的精神,农协有了自己的目标;开办了华县农讲所,农民有了学习先进知识理念的场所。在农代会的带领下,农民运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轰轰烈烈的浪潮。农民运动让农民知道了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农民运动让农民明白了社会权利属于自己的道理。农民运动为渭华起义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1927年1月21日,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成立。1927年3月27日陕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成立,全省的农民协会遍地生根,三秦大地的革命趋势已不可阻挡。

至此,前夜即将过去,黎明已然到来。

黎  明

“我们要在土地革命的政纲之下,加紧农村的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把在西北培植革命的军事基地作为党在陕西的特别主要任务。”这是1927年9月26日至28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九二六扩大会议里《土地斗争决议案》中的内容,也是中共陕西省委对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执行。

为了响应八七会议和九二六扩大会议的号召,陕西“清涧起义”在共产党员唐澍、谢子长等人的领导下爆发了。但由于准备不足、斗争经验不够,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遭到了反动派的强烈镇压,然而革命的斗志不会遇难而止,相反,共产党的精神就是在一次次的斗争中去汲取力量,艰苦奋斗,直至成功。清涧起义的失败给予了刘志丹等人更多的斗争经验。1928年,渭南二二九宣化事件爆发,大批的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遭到捕杀,中共渭南县委被查封,党的活动据点也相继遭到破坏,一时间,农民协会或解散、或地下,陕西的革命活动又一次陷入低潮。为了挽回这种局面,中共渭南、华县等县委号召广大党员深入农村,把斗争的主要阵地从学校转移到农村,帮助农协开展农村暴动和武装起义等相关工作。清涧起义的斗争经验和宣化事件后的号召为其后在渭华地区的革命暴动提供了经验上和方针上的指导。

除此之外,许权中旅的团结合作也为渭华起义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在1927年春天的时候,大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连连获胜,但蒋介石却于此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召开了“分共”会议,大批的共产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惨遭杀害,此时建立在古城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被国民党要求学校整编成旅,开往河南。中山军事学校是我党培养优秀青年和国民革命基层军官的基地,自然不能落入敌人的魔掌。在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下,中山军事学校准备开赴陕北,但由于在富平县遭到当地军阀的打压,他们被迫转入商洛休整。时隔一年,1928年3月许权中接到了中央的斗争指示,那就是著名的《中央给权中同志信》,信中写道:“开赴陕中农运与党比较有基础的地方,去帮助发动农民暴动,有可能时可以形成一割据的局面。”为了响应党中央的指示,许旅接收了一大批党员干部进驻旅部,扩充旅内的党团力量,同时渭华地区也派遣部分人员前往旅部接受训练,为渭华起义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1928年3月底,以渭南、华县、五一(今固市)、华阴、临潼为主,成立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4月1日,在药王洞召开了特委的第一次扩大会议,制定了《陕东区特派委员会目前工作计划大纲》,大纲为渭华起义提供了指导性的纲领文件,为进行武装暴动提供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同时,陕东特委将分散在陕东的各个民团、赤卫队组织起来,驻扎渭南塔山革命根据地,为起义再添了一份力量。

4月底,陕西军阀混战,无暇顾及农民,中共陕西省委认为这是渭华起义最好的时机,当即指示开展起义,调动许旅开赴渭华地区,加强渭华地区的红色武装力量,配合农民起义,建立渭华革命根据地。

至此,一场反对军阀统治、建立红色革命政权的革命浪潮即将到来。

爆  发

1928年5月1日,渭南县委门口贴出了这样一则通告:“第一,伟大而光荣的红色‘五一’劳动节到了。今年纪念‘五一’与往年有不同的意义,以往中国的每一次纪念,大半是开会仪式的一种纪念,而今年的中国革命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建立苏维埃政权,所以,我们今年‘五一’不仅要像过去那样纪念,并且要实际行动……”

通告宣示了起义的决心,革命的潮水瞬间漫延开来,涤荡着一切污秽浊垢。渭南县崇凝镇区公所被捣毁,苏维埃政府在老爷庙前成立,这一切都标志着:渭华起义的第一枪打响了!

革命的烈焰熊熊燃烧在渭南大地上,赤水镇、阳郭镇、高塘镇等多个乡镇相继开始了暴动起义。许旅也在唐澍、刘志丹带领下宣布了起义,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此刻已达到了沸点。

在军民联欢大会上,每个人都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喜悦,这是在旧社会、在军阀统治下所不可能有的喜悦。大会总结了起义的胜利成果,决定将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在人民军队中设置了政治委员。大会上,刘志丹的慷慨陈词至今回荡在每一个英雄儿女的心中:“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穷人要想不受穷,就得起来闹革命。”

大会一个月后,当地反动政府土崩瓦解,党在陕东地区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到少华山、西至临潼、北临渭河、南毗秦岭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割据区域。

那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也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渭华起义的革命光芒从那一刻起闪耀在三秦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至此,渭华起义到达了革命的高潮。

抗  争

1928年2月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的刘志丹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歌:“二月十五夜不眠,满月陪我上高山。宝华山上红旗飘,决心为民要共产。”这一首朴素简单的诗词表明了刘志丹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的伟大志向,表明了没有任何一次成功不是以数次的悲壮为起点。新中国就是在这样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驱的前仆后继下诞生的。

渭华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国民军第二集团军也在潼关战役获胜,这意味着陕军“倒冯”战争即将结束,陕西国民党的矛头将再次指向农民起义运动,渭华起义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阻止渭华起义的“肆虐”,陕西国民党反动势力紧急抽调田金凯、魏凤楼等人联合渭华地区的反动武装卷土重来,对渭华地区发动了大“围剿”,企图覆灭我西北工农革命军,毁坏渭华起义的革命成果。但革命不会束手待毙,人民也不会再任人宰割。我西北工农革命军将士在这场革命成果保卫战中,英勇阻敌,顽强不屈。这一篇篇伟大的史诗,感人至深,流传至今。

1928年6月8日,敌人一个旅由渭南县城沿龙尾坡向南推进,企图攻占我西北工农革命军革命根据地——塔山。这里是陕东赤卫队的重要据点,也是渭南、华县、蓝田三县的交界之处,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非同一般,绝不可丢失。为了保卫塔山,我军决定由谢子长带领队伍在龙尾坡对敌进行伏击,此战一举击退敌人,保卫了塔山,我军赢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6月10日,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二大队外出,魏家塬阵地仅留下了一个连的兵力镇守。敌人知悉后,企图突袭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但国民党军队远远低估了我革命军队的智慧和力量。中队长周益三率所部及二大队留守人员向国民党军发起冲击,外出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将士归来后从国民党军背后发动进攻,敌人腹背受敌,不堪溃败而逃,我军再次赢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两次的反“围剿”的胜利,军民的革命热情再一次得到高涨,无一人不渴望继续对敌进攻,扩大革命成果。但考虑到当前形势和革命军的去向等问题,西北工农革命军认为,目前陕西军阀统治相对稳定,必然会向起义军发动进攻,我军枪弹不足,双方军事力量悬殊,为了保存部队力量和发展红色武装,决定把部队撤往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待到部队发展壮大之际,再次向渭华乃至整个陕东地区发起斗争。

6月19日,正如我军所预料,国民党纠集三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我中心区高塘镇和塔山又一次发动进攻,西北工农革命军转移陕北路线被切断,被迫南撤进山,在秦岭北麓的牛峪口龙山底村进行休整。当日拂晓,东路敌军的田金凯率师企图于桥峪口对西北工农革命军进山之路进行围堵,妄图一举覆灭我革命军队,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退,西北工农革命军马子敬部和丰塬里十八村苏维埃赤卫队果断留守,英勇阻击敌人,直至部队安全进山才率军撤退。

西路敌军从渭南县城出发,经崇凝镇直扑塔山,企图攻占塔山革命根据地。我西北工农革命军第四大队、骑兵分队和陕东赤卫队,在许权中、雷天祥、李大德等人的指挥下,与数十倍于己之敌展开血战。战斗中,西北工农革命军所有营房被烧、工事全部被毁,陕东赤卫队第一中队长徐汉儒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英勇牺牲,西北工农革命军被迫撤退至箭峪口。

6月20日,中路敌军沿赤水河东、西两川兵分两路。东川敌军在重炮的掩护下进犯骆驼渠,刘志丹率部正面阻击敌人,与敌军打得难分难解,一度处于僵持状态,我军阵地顽强坚守。西川敌军则进犯魏家塬,企图进而夺取箭峪口,切断我军司令部与塔山据点的联络。我军在薛自爽和唐澍的带领下,多次与敌军反复迂回斗争,让敌军难以突破,此时,敌我双方战事已成对峙状态。军委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果断决定放弃阵地,向南进山。在撤退途中,敌军依然紧追不舍,为了确保大部队能够安全进山,薛自爽带领陕东赤卫队在箭峪口与敌军激烈战斗,最终廉益民、吴浩然、薛自爽等同志英勇牺牲,鲜血染红了牛峪山,也染红了渭华的天空。烈士们的尸骨至今无法探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

6月25日,我军的小部分军队在许权中、杨晓初率领下退到蓝田县的许庙一带,与蓝田县委掌握的沙王村自卫分团合编,暂时隐蔽休整。我军的大部队在唐澍、刘志丹率领下退至洛南县两岔河、保安(今志丹县)一带,整装待发。但不久保安的部队便遭到了盘踞在洛南的李虎臣部的袭击,尽管唐澍等人在得知情况后火速驰援,但因情报有误,我军在与敌军激战多日后,最终弹尽援绝,唐澍、赵雅生、李大德等人壮烈牺牲。

刘继曾、刘志丹和许权中、杨晓初分别率部会合于张家坪,在中共蓝田支部汪锋的帮助下得以保存力量。中共陕东特委书记刘继曾前往西安向省委汇报情况,返回后刘继曾召开会议,决定收起红旗,利用军阀互斗隐藏在李虎臣部的刘文伯师中展开秘密运动。

8月,刘文伯师被冯玉祥逼出商洛,赶往河南,许旅在邓县被不明真相的红枪会打散。

至此,渭华起义的冲天烈焰逐渐熄灭。但革命的火种,依然保留。

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光  明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

没有哪一次革命的胜利是一帆风顺的,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为革命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渭华起义的旗帜仍然并且将永远飘扬在三秦大地上。

高塘小学里五间厅用青砖和鹅卵石铺就的十几个大字尽管当年被黄土掩埋,但今天的它赫然从历史的尘埃中发出熠熠光彩,露出原有的模样,上面依然清晰地书写着那几个动人心魄的大字: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

而今天,吾辈也要振臂高呼:同志们,要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传承到底!

杨新宇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教师: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