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党史研究 党史宣传 影音图书 政务公开 机关党建
西安历史重大事件
党史宣讲 党史文苑 西安历史重大事件 西安党史 西安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遗址
西安历史重大事件 党史宣讲 党史文苑 西安历史重大事件 西安党史 西安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遗址
坚守西安:“二虎”守长安

1926年10万镇嵩军围攻西安城,李虎臣、杨虎城两位将军带领军队和百姓,团结一心,浴血奋战,誓死守卫西安城……

国民军坚守西安

1926年,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东山再起,并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相勾结,企图先进攻北方的国民军,然后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4月2日,吴佩孚委派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以柴云升为前敌总指挥,率领镇嵩军八个师号称10万人马 大举入陕。镇嵩军前敌总指挥柴云升率先头部队攻下潼关后一路长驱直入,于4月12日抵达西安东郊。同时,吴新田部队亦从陕南进入关中,企图占领周至、户县等地,配合刘镇华围攻西安。西安形势十分危急。

这时,西安的一些旧官僚、老士绅组成“和平期成会”,准备劝说李虎臣退出西安,迎接刘镇华入城。随之刘镇华也令李虎臣部限期退出西安。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李虎臣深感西安兵力不足,是退是守,一时拿不定主意。国民军三军第三师师长杨虎城,在吴新田部进入关中后,即率部于岐山南塬一带进行截击,并多次击退其精锐部队二十七、二十八两个团的猛烈进攻。率部移防三原,并占领了三原通往西安的交通要隘——草滩镇渭河渡口,准备船只,以备不测。

4月14日,镇嵩军向国民军二军西安东郊防线发动进攻,李虎臣派特使朱子敏连夜奔赴三原,向杨虎城求援。杨虎城在共产党员魏野畴的支持下,主张采取坚守西安的对策。杨虎城命令所属各部立即开赴西安,从而拉开了坚守西安战役的序幕。

4月17日,刘镇华亲率幕僚抵达西安东郊,下令全军在西安东郊整休三天。而这三天,为国民军加强西安城内的防守兵力提供了宝贵时间。

4月18日,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后,即与李虎臣等商议决定,加强各处防御工事,作长期坚守准备。同时, 户县民主进步人士韩兆鹗,率领户县南乡一带的农民武装“神团”数百人进入西安,协助国民军坚守西安;5月9日,国民军二军混成第四旅旅长卫定一率部从兴平抵达西安,突破镇嵩军的防线进入城内,使城内防守力量进一步地得到加强。刘镇华在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后,立即召集各师长商议,决定围攻西安。首先围攻东、北、南三面,留出西面一门,希冀国民军知难而退,既可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西安,亦可乘国民军撤退时予以消灭。到5月初, 西安城三面已经被包围,仅留西面一门可通咸阳。吴新田部的一个旅亦由户县推进到西安西郊,配合镇嵩军围攻西安。西安城周围数十里以内,全都布满了镇嵩军,所有通往咸阳道路两旁的村庄亦被占领。5月中旬,刘镇华不见城内守军撤退,遂下令包围西关,从此西安城被四面包围,交通完全断绝。但是,城关附近的少数制高点如红庙坡、小雁塔等处,仍为国民军所占据。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安四周相继成为战场,郊区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入城避难。

城内国民军总兵力仅有8500余人,且有二、三军之别,隶属不同之分,要抵挡镇嵩军10万之师,就必须做到事权划一、政令统一。5月19日,国民军将领举行军事联席会议,决定取消各部队原有番号,统称“陕军”;推举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田玉洁为副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驻泾阳),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兼第三师师长;邓宝珊为陕军总指挥,卫定一为副总指挥兼第四师师长。陕军还设立了西安城防司令部,维持城内社会秩序;成立了军警联合督察处,处理各种事务、纠纷。此外,设立总粮台统一管理粮秣草料,由长安县署统一征收、征购,并负责粮食交易的市场管理等。

西安城被包围后,“和平期成会”活动更加猖獗,公然以投降论调蛊惑人心。为了“以遏乱萌而昭炯戒”,杨虎城下令军法处,在查实他们的罪证后,于5月17日在西安西华门将其中的骨干分子褚恒劼处决。杨虎城还在市民大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了与城池共存亡、誓死坚守西安的决心,从而鼓舞了士气,安定了人心,坚定了西安军民的守城意志和必胜信心。

5月25日,镇嵩军以猛烈的炮火为掩护,以重兵分别向东关和北关发起猛攻,大批步兵扑向城下准备登城。守军将士冒着密集的炮火英勇反击,激战五个多小时,敌军因伤亡重大而撤退。6月初,城外小麦成熟。刘镇华为了断绝城中粮食来源,下令所部放火,焚毁了郊区10多万亩即将收割的麦子。西安城外,“白天浓烟蔽日、入夜火光烛天”,乡民们为失去即将收获和赖以生存的粮食而悲伤、痛哭。

西安城城墙高峻、护城河壕宽沟深,仰攻不易。于是镇嵩军工兵营在城外东北角处,秘密挖掘隧道四五百米,将装有数千斤火药的三口棺材放入,于6月8日凌晨引爆,企图炸毁城墙。但由于所挖掘的隧道距城墙较远,火药威力不大,城墙未受多大破坏。此后,镇嵩军又连续两次挖掘隧道,均未成功,遂以重兵发动猛攻,陕军顽强抵抗。6月15日至18日的南郊小雁塔争夺战、6月27日的西门外反击战、7月4日的东门一带的反击战等,皆极为激烈,陕军在这些战斗中英勇奋战,冒死拼杀,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7月22日晚,镇嵩军以密集炮火为掩护,以三个团的兵力、300多人的敢死队,架设了50多架云梯从东北角强行攻城。同时在护城河上架设便桥,输送援兵直到城下。守城将士从拂晓一直血战到下午5时许,敌军还持续不断地进攻。杨虎城令营长孙友仁、毋百堂、王集生、薛光汉等率兵分别出东门和北门顺着城墙进行包抄,终将敌军击退。这次战斗击毙敌兵600余人、军官10余人,缴获了大批的枪支和云梯。7月31日拂晓,镇嵩军在东门外的先农坛架设大炮,掩护步兵架云梯攻城,亦被冯钦哉率部击退。此后,镇嵩军虽不时地向城上守军进行炮击,但无大规模的攻城行动。

8月之后,城内粮食、弹药等物资已经匮乏,守军主动放弃了城外的阵地,进入城内防守,敌军可以直接进到城下。镇嵩军围城数月,多次进行猛攻,西安城依旧巍然矗立。于是,刘镇华下令征调民夫20多万人,于城外四周挖掘宽深各两丈多的深沟,沟边修筑工事、营房,打算长期包围,困死城内军民。9月22日,李虎臣、杨虎城抽调兵力近千人,从潘家村一带出击,力图打通与咸阳、三原等地的联系,以取得给养。在李虎臣、杨虎城的亲自指挥下,守军部队与敌军激战三昼夜,终因弹药缺乏、敌军不断增援而失败。

西安城被围困日久,城中粮食日益紧缺,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且有价无市,很难买到。守军多次武装护送难民出城逃生,但都没有成功。到了秋冬之交,难民饿死街头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出现了军队随便到居民家里搜粮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不法军人见财眼开,非偷即抢,百姓深受其害。为此,守军总司令部布告全体官兵:严禁进入居民家中搜粮,如有违者将严惩不贷。杨虎城部下的上尉副官赵文魁,在布告之后仍然违反禁令,被下令处决,并枭首示众,从而彻底刹住了危害民众利益的搜粮之风。守军绝粮之后,李虎臣、杨虎城等将领把自己心爱的坐骑交给士兵宰杀充饥。市民们无以果腹,已经到了“掘鼠罗雀”的地步。入冬以后,气候转寒,每天都有数十人乃至数百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中共西安地委对坚守西安的支持

镇嵩军围攻西安之际,正是中共西安地委领导群众开展反军阀斗争之时。特别是地委委员魏野畴,曾经担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的政治教官,经常出现在杨虎城身边,对其制定坚守西安的决策和坚定守城信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围城期间,魏野畴、刘含初、杨明轩、王授金、赵葆华等共产党人向李虎臣、杨虎城等将领反复宣传坚守西安的重大意义,鼓舞陕军的士气,致使杨虎城在市民大会、士兵大会等重大场合的讲话内容,和中共西安地委的宣传内容基本一致。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中共西安地委以国民党陕西临时省党部的名义,积极开展支持陕军坚守西安的活动,领导共青团西安地委,组织学生,成立宣传队等,对市民群众和守城官兵进行鼓动宣传,坚定军民坚守西安的决心和胜利的信心。同时,发动妇女协进会组成妇女慰劳队,以各种方式慰问守城将士,鼓舞广大官兵的战斗士气。特别是由王观政、李馥清、

彭淑珍、秦德君、王观德、王启珍、刘文德、方鉴昭等党、团员组成的女子宣传队,多次在易俗社剧场为守城官兵演出《车夫婚姻》《天涯姐妹》《花木兰》等剧目,使将士深受鼓舞。

西安被围期间,各学校相继停课,大批学生滞留城中。为了培养革命力量和保证社会的正常秩序,中共西安地委以国民党陕西临时省党部的名义,向杨虎城申请了一笔经费,在省立一中办起了暑期学校,共产党员赵葆华担任校务主任。学校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学四个系,王授金、雷晋笙、刘含初、黄平万等共产党员和中共西安地委委员分别担任各系主任和教员。中共西安地委还在暑期学校中吸收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同时,在暑期学校中组织党、团员和青年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常识,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理论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成为重要的骨干力量。

城中缺粮之后,党组织又发动妇女和青年学生参加社会救济,组成纠察队维护社会秩序,组织市民开展自救运动。特别是由妇女协进会组成的请愿团,多次向陕军将领请求为市民和学生发放粮食、油渣等,帮助群众渡过难关。为了尽快使西安解围,减少城内军民的伤亡和减轻群众的痛苦,魏野畴、张含辉、侯德普、孟园梧等一批党、团员化装出城,分别向三原、咸阳等地的国民军求援。有的则分别到周至、户县、长安、蓝田、渭南等地发动农民, 组织武装力量,打击、扰乱刘镇华、吴新田围困西安的军事部署,配合坚守西安和解围西安的斗争。

1926年5月中旬,临潼、渭南等地部分农民群众为了反抗镇嵩军征粮派款,举行“交农”运动,甚至和镇嵩军交火。6月至7月,周至县人民为了反抗吴新田所部的横征暴敛,全县半数以上的村庄都成立了“红枪会”,数万农民相继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吴新田的军事力量。10月间,张含辉和侯德普到蓝田,和赵伯平等人组织起农民自卫军,打垮了镇嵩军的一个营,摧毁了镇嵩军设在狄寨、洩潮等地的粮台,把粮食分给了当地群众,扰乱了敌军后方的兵力部署。

国民军联军解围西安

由于镇嵩军的围困,西安内外交通断绝。尽管西安军民反围城斗争的决心不移,但城内物资十分缺乏,战死、饿死、病死军民达数万人之多,形势十分严峻。在紧要关头,从苏联回国的冯玉祥宣布脱离北洋军阀,组建国民军联军,亲任联军总司令,挥师西北。

1926年9月17日,国民军联军在五原举行誓师大会,冯玉祥宣誓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宣布国民军联军全体官兵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配合南方革命军的北伐战争。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先后派刘伯坚、邓小平、刘志丹等大批党团员到国民军中工作,帮助国民军联军举办政治训练队、军事学校,培养军政干部,开展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先后派到国民军联军中工作的党团员达200余人。

五原誓师后,冯玉祥接受李大钊提出的“进军西北,策应北伐”的建议, 确定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方针。为了尽快实现“援陕图豫”、参加北伐的计划,冯玉样临时组建了援陕部队,任命国民军联军驻防陇东的第二师师长孙良诚为援陕第三路总指挥,令其率部立即进军西安;令方振武率部从五原出发,进入陕西与孙良诚部会合;令孙连仲、刘汝明、马鸿逵各部由宁夏出发,尽快增援西安。

10月上旬,孙良诚部前锋抵达兴平。10月12日,刘镇华部被迫从三原撤围。于右任与史可轩部随后到达三原,组织国民军二军、三军参加西安解围战斗。国民军联军入陕后,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10月15日,孙良诚先头部队和陕军向咸阳地区的镇嵩军发起进攻。刘镇华部垂死挣扎,一面加紧围攻西安,一面加派援军阻击国民军联军。孙良诚部伤亡惨重。11 月下旬,国民军调整作战计划,重新部署兵力。孙良诚部担任正面攻击,新到的刘汝明部为右路,经斗门镇、韦曲进攻东十里铺;孙连仲部为左路,在夺取大白杨后,直逼灞桥,向刘镇华部后方出击。守城部队虽筋疲力尽,仍积极出击,对刘镇华部形成内外夹击之势。11月27日晨,孙良诚下达了总攻命令。镇嵩军全线向东撤退,一路丢盔撂甲、损兵折将,狼狈不堪地逃出潼关。11月28日晨,被围困了八个月之久的西安城解围。

陕军将领李虎臣、杨虎城等在中共西安地委的推动和支持下坚守西安八个月之久,以8000多人的兵力牵制了军阀刘镇华的10万军队,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进军。同时,坚守西安斗争的胜利促进了西安地区国共合作联合战线的形成,推动了西北地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迎来了大革命在西安地区的高潮。西安解围后,为了掩埋好随处可见的尸骨和纪念为坚守西安而献身的将士民众,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决定在“红城”北门外置地一顷,设置公墓,建革命公园以作永久纪念。举行陕西革命大祭及公葬的当天,参会者背来两万多袋黄土堆成东西两冢。墓碑背后镌刻于右任手书《中吕•醉高歌》:“名城高挂残晖,燕子犹寻故垒,兵民负土坟前泪,争祭当年饿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