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党史研究 党史宣传 影音图书 政务公开 机关党建
大学生写党史
解放西安75周年 党史日历 画说党史 大学生写党史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西安百年历史的第一
大学生写党史 解放西安75周年 党史日历 画说党史 大学生写党史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西安百年历史的第一
地下党二刘迎红军

(一)


1932年11月26日早上,户县焦将村的宁静被一声惊呼打破。


“红军来咧!”不知谁喊了一声,立即传遍了整个焦将村。这一天,正是焦将村十月会的前一天,村里人早早地起来,忙着蒸馍、煮肉,准备过节要用的东西。但是,这一声惊呼之后,人们全都慌了神。


“赶紧跑,赶紧跑,红军来咧!”在外忙碌的人都赶忙往家里跑。一时间,喜庆的氛围消失殆尽,恐慌的情绪弥漫了整个村子。


(二)


“啥?红军来咧!”户县首批地下党员、西焦将村的刘生玺正在院子里劈柴,听见外面传来的声音,一时间没敢相信。他冲到屋外,拦住了一个村民,“你喊啥呢?红军真的来了?”


“真的!都要进村咧,赶紧藏起来,红军害怕地很!”村民说完,甩开刘生玺就跑了。


“不行,我得赶紧去找安仁商量!”说走就走,刘生玺朝着刘安仁家跑去。


“安仁!安仁!”刘生玺还没走到刘安仁家门口,就高声喊了起来。


刘安仁走出家门,见刘生玺就迎了上去,“我已经听说了,咱赶紧去,接咱的队伍去。”两人急忙朝村口赶去。


1

1927年的老共产党员刘生玺(建国后留影)

(三)


1932年5月,在蒋介石大举“围剿”之下,红四方面军为了保存实力,被迫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在到达陕南柞水后,红四方面军冲破国民党数万军队的围攻,越过秦岭,进入关中平原,沿秦岭北麓西行,经过蓝田、长安,进入户县。


当红军进入西焦将村时,由于受到国民党宣传的影响,家家门户紧闭,男的女的能跑的都跑了,养骡马的把牲口都拉着跑出去了,大人们把孩子带着上了山,跑不动的老人关紧了大门,对红军充满了恐惧心理。


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看到这种情景,不禁叹了一声:“看来这里的老百姓对我们误会很深呀!”


“政委!”警卫员带着两个人来到陈昌浩面前。


“什么事?”陈昌浩看着面前的两位年轻人,“这两位是?”


“报告政委,我是党在户县的县委书记刘安仁,他是户县地下党员刘生玺,我们是来迎接咱们红军的。”刘安仁和刘生玺脸上洋溢着笑容。


陈昌浩没有想到还有两个地下党员来迎接红军,十分高兴,他亲切地和两人握了手,“有你们真是太好了,看眼前的样子,百姓们对我们有误会呀!”


“政委放心,户县老百姓心都善。这都是国民党散布谣言的结果,造成老百姓不了解红军,不知道红军就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我们会做好工作的。”


“那就好,有你们配合,我就放心了。”


“这个没麻达!”


“哈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在红四方面军司令部响起。


在和陈政委进行了一番谈话后,两人决心要帮红军改变在户县百姓心中的印象。


(四)


刘生玺一拍脑袋,说:“咱先去到村里头去转一下,寻两个胆子大的,带他们见一下红军,让他们知道红军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这样一传开,事就好办了。”


刘安仁眼睛一亮,“好主意,走。”


刘生玺和刘安仁先来到了老刘头家。老刘头的儿子是个孝子,他爹娘都在,他一定不会跑的。


“刘叔!刘叔!”刘生玺隔着栅栏门喊老刘头。


老刘头一家都在屋里。老刘头闷头抽着旱烟,刘大娘和儿媳妇抱着小孙子坐在炕脚,老刘头的儿子蹲在地上,屋里的气氛有些沉闷。


老刘头的儿子听见生玺的声音,说:“爹,我去看一下吧。”他媳妇一把拉住他:“你别去,万一被红军抓走了,可咋办呀?”


“你放心,我跟生玺从小一起长大,他是个啥人,咱都知道,别怕。”


“你去吧,玺娃子是个好娃。”老刘头说,“去看一下吧,小心些。”


2

西焦将村早期党员刘安仁(摄于1932年)


(五)


“生玺哥,你咋还在外头呢?”


刘生玺笑了笑:“我咋不能在外头?”


“你不怕被红军抓走吗?”


刘生玺笑着说:“人家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专门打富济贫,是咱老百姓的队伍。”


“啥,老百姓的队伍,你没听那国民党说,红军都是红毛鬼,共产共妻,和土匪一样,要抓人的。”


刘生玺和刘安仁相对一看,笑得更欢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害怕。要么你跟我去看一下,就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了。”


“是呀,生玺说的都是真的,我俩刚都见过红军了,一个个穿得很单薄,缺吃少穿,但不骚扰百姓,跟国民党军队绝对是两个样子。”


老刘头的儿子半信半疑,低头想了一阵,说:“我跟你去看看!”


就这样,刘生玺带着西焦将村的几个胆大的村民去村头老爷庙、菩萨庙看红军,他们一个个被惊得说不出话。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红军穿得很破烂,穿啥衣服的都有,有男人穿着红衣服的,还有披着被子御寒的。尽管战士们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是他们仍然坚守在原地,对村民们秋毫无犯。


“要是国民党的军队,早就进村抢东西了,那能在这里受冻挨饿呢。”老刘头的儿子对其他人说。


就这样,人们开始打开了大门,从屋里走了出来,三两成群,开始接近红军,红军也开始向群众做宣传:“我们红军就是咱老百姓的队伍,专门给咱们老百姓申冤报仇的。哪个地主老财欺负你们,红军一定替你们做主。”


见一个红军女战士在墙上写字,乡亲们就凑过去问:“女子,你这写的是啥?”浓眉大眼的红军女战士笑了笑:“我写的是——打土豪,分田地!”


“你们红军真的会把地主的地分给我们?”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这一路过来,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害人的地主土豪了。”


那几个乡亲笑了:“真好!你们还会写字,都是有文化的人!”


刘生玺过来拍拍他们的肩膀,“听见了吗?红军才是真正为咱们老百姓好的队伍!”


有的老人见红军过来,赶紧回避,红军战士赶过去扶住老人,说:“老伯伯,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老奶奶,我们是替人民打土豪劣绅和白匪的,我们不欺负老百姓。您别怕啊,您家在哪?我把您送回去。”


刘生玺用手一指:“门口有棵小树那家。”


“好嘞,您慢点。”


看着红军女战士扶着老人离开,刘生玺脸上满是笑容:“乡亲们,大家都别害怕,快把在外头的人叫回来吧,赶紧回家了。”


(六)


经过刘生玺、刘安仁的努力,村民们终于消除了对红军的误会,关门的把门打开了,出外躲避的也陆续回村了。不但如此,他们还把红军迎到家里去,给红军碾米、磨面、蒸馍、缝衣服、做向导、抬担架。


到了中午,该吃饭了,红军战士到村民的家里借粮、借菜、借锅碗瓢盆。


“大娘,能问您借点菜吗?啥菜都行。”


老太太拿了一棵白菜,递给了那个红军小战士。


小战士一笑,接过白菜,反手把钱放在老太太手心里。


这样的情形在好多村民家发生:红军端走了一盆浆水菜,给了他们家半升麦;红军借用群众的碗筷家具,用完后立即归还,损坏的照价赔偿;一位妇女给红军补了衣服,红军给了钱;炊事员洗完锅碗瓢盆后,把垃圾、柴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群众们把过会蒸的小馒头拿出来给战士们吃,战士们听说不要钱,连动都不动。村里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说:“红军纪律这么好,将来一定要成大事的!”


(七)


11月27日一大早,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把刘安仁叫到了司令部。他说:“正东方发现敌人,请你找个可靠的人去打探一下敌情。”


“好,我叫生玺去完成这个任务,他去,您就放心吧。”


刘生玺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装上了一斤小米,又装了几个鸡蛋,往东边的草堂寺走去。


“站住,干什么的!”一个穿着制服的国民党哨兵拦住了他。


另一个哨兵上下打量着刘生玺,“你从西边来,是红军的奸细吧!”说完,把枪上了膛,对准了刘生玺,大声喝到:“老实交代,干什么的?”


“哎呀,老总呀,我不是奸细呀,我就是西焦将的村民,来草堂寺看我舅的。我舅生病了,我来给他送些吃的。”刘生玺一边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一边打开自己装着小米和鸡蛋的口袋给他们看。


那两个哨兵看了看口袋里装的东西,又看了看刘生玺,听着他说话的口音,放下了枪,说“滚。”


当时国民党胡宗南和刘茂恩的军队就驻扎在草堂寺村周围。刘生玺进了草堂寺村,不动声色地绕了两圈,看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这才回到东焦将村。


刘生玺回来对刘安仁说:“草堂寺集结了好多敌人,约有一个师。你快报告陈政委,让他早做准备。” 


3

东焦将村红四方面军驻地旧址(2018年7月摄)


(八)


11月28日凌晨,红四方面军为摆脱敌人跟踪,开始沿山脚西进。到下午五点左右,大部队已经撤离户县东部乡村。国民党军尾随红军,占领了石井镇朱家堡东北的一个大冢上,向红军尾部零散部队进行扫射,红军死伤数人。红军指挥员看到这一局势,当即命令号兵通知前方大部队。大部队听到枪声和号声后即跑步返回,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但由于当时在冬季,战士们饥寒交迫,身体虚弱,不少人腿肿脚烂,伤员人数也在增加,于是不少人就留在了群众家中疗养,西焦将也有红军伤病员,住在西城门外庵庙等处。刘安仁和刘生玺组织当地群众,积极救治红军伤病员。


刘生玺看着庵里被病痛折磨的红军战士们,不禁叹了叹气。这要是国民党部队过来搜查,把他们抓走可咋办。回到村里,他和本村的村民木匠五、西街的倪德义、崔生枝等人聚在一起商量,决定转移红军伤员。


崔生枝说:“只有村南的生姜窖安全,那周围现在啥都没有,只有看生姜窖的草棚,没有人住,很隐蔽。”


“对,那是个好地方。”众人都觉得那是最合适的地方了。


说干就干,刘生玺带着他们几个将六名伤重的红军伤员藏在了生姜窖里,晚上偷偷送去稀饭和馍,送棉衣,送柴取暖,悉心照顾着。


红军西去时为伤病员留下了一部分粮食和药,可是远远不够。刘生玺不但拿出自家的粮食给伤员们做口粮,又和刘安仁卖了粮食和山货给伤员们筹备药费。他亲自外出买药,他说,这些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在刘生玺、刘安仁的动员下,焦将村其他村民,甚至别村的村民都来了,给留下的红军战士送饭吃、送棉衣、送柴火。


刘生玺还请来了一位姓沈的老中医为伤员们治病:“沈老先生,这是诊疗费,您收着吧,千万别嫌少。”


老先生摆了摆手,“这钱我不能要,留着给他们买药。”


就这样,经过刘生玺和焦将群众的悉心照料,到第二年春天,大部分伤员的病情已经痊愈,他们又重新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刘生玺和刘安仁,这两位默默无名的户县地下党员,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在革命的艰苦岁月中,不惧危险,动员群众迎接红军,帮助红军克服困难,救助红军伤病员的事迹,表现了共产党员尽忠职守的真情担当,体现了他们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们如夜空中闪闪发光的繁星,照亮了风雨如晦的历史天空,时刻准备迎接着一轮朝阳的出现。


4

朱家堡东北的大冢遗址


(西安文理学院    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