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7年3月18日到1948年3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一场彪炳史册的奇迹;陕北的重峦叠嶂、险恶地势中,“潜伏”着一支极不平凡的伟大队伍,指导着前方战场的战事。
1947年初春,蒋介石、胡宗南匪军的炮声和机关枪声传到了陕甘宁边区的上空,秉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理念,党中央毅然做出“拿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伟大战略部署,决定转战陕北。
3月18日黄昏前,周副主席对毛主席说:“该走了。”毛主席说:“好吧,现在还有点时间,咱们吃了饭再走。”“那好,吃了饭再走。”周副主席回答。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伟大领袖如此镇定,不仅显示了伟人临危不乱的气魄,也从另一面展现出毛主席及周副主席当时对怎么对付蒋介石胡宗南已经有了一套应对策略。晚上7点,他们乘车出发,离开了最熟悉最热爱的圣地——延安,踏上了历时一年零五天、行程两千余里的艰苦卓绝的转战陕北征途!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党中央与敌人在陕北的高山深沟里斡旋,一边和敌人斗智斗勇,一边还要指挥其他地区的解放战争。在这期间,战况危机当属从安塞王家湾向靖边小河村转移这一段旅程最危险。6月8日,国民党军刘戡、董钊从西面和南面向王家湾扑来,速度很快,进到了镰刀湾一带,中午就到达离王家湾十公里的平桥地区,先头部队离王家湾只隔一个山头。当时,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兵团主力远在陇东,无法及时赶来救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警备团只有四个半连,才200多人,机关连夜向靖边县的小河村撤离。当天夜晚,风雨交加,加上山路崎岖,部队前进的脚步十分缓慢。雨越下越大,卫士组长王勇拿出唯一的一件雨衣让主席穿上,主席哪肯穿呢?转战陕北以来,主席一直和战士一样,不搞任何特殊,坚持一律平等。在这样的雨夜,只有一件雨衣,他是绝对不会穿的!王勇还想进一步劝他,哪知他说:“在狂风暴雨中行军,对身体和意志也是个锻炼嘛!”
这一个夜晚,部队在风雨与敌人的夹击下,走完小道爬陡坡,山路是越走越陡,还十分滑,一不小心就有摔下去的危险。全体战士团结一心守护领袖的安危,领袖们关心战士,上下级一条心,才能使这一段转移如此顺利。但是,换一个角度想,经历过长征的毛主席、周副主席,眼前的这一段路程对他们来说又能算得上什么艰难险阻呢!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什么样的困难都难不倒他们,更何况,他们每走一处都有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全力帮助,这次转移也是在王家湾村民兵队长白生才的带路下才更加顺利。雨渐渐停了,风也没有那么肆虐了。东方发白,天渐渐亮了,转移的目的地近在眼前。我们的部队终于来到了小河村!这是一个群山怀抱、溪流交错的美丽村庄。但是万万没想到,在这里只是短暂的停留后,就向下一个地点——天赐湾出发了。
11日下午,报告说有敌人正穿过王家湾向小河村扑来,离村子大概只有十几里,情况再次紧急起来。部队只好又再一次进行转移,这一次转移是转战陕北中相当艰险的一段行军。危急关头,天公也不作美,部队还没有出村,只听电闪雷鸣,大雨像倒灌一样从天而降,使撤退的难度加大了许多!战士们十分紧张并且担心领袖的安危,但是只见毛主席昂首挺胸,稳如泰山,在雨中稳健前行,这让战士们焦虑不已的心稍稍平缓了一些。随着暴雨倾泻,小河的水开始暴涨,猛烈冲击着架在河上面的小桥,那座唯一的小桥被连拥带裹地冲走了。战士们只好拼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重新搭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侦察员不断传来令人焦急如焚的消息,敌人距离这里只有八里、七里……在雨声的咆哮里,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敌人的脚步声;侦察员再次来报:“敌人距离这里只有四里了!”所有战士们一边加紧建桥,一边担心首长们的安危。彼时彼刻,战士们心中大概在想:他们是领导中国走向民主自由的领导者,是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指导者,他们可千万不能有事啊!此时,周副主席下了一道命令给警卫团长刘辉山:“告诉留在东山上的那个排,敌人不进村,不许开枪。敌人和他们接火以后,要坚守阵地,狙击敌人,掩护主席和全支队转移之后再撤!”优秀的领袖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就是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还能镇定自若地做出明智的决策,挽救大局。这个命令给全军战士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更加安心地投入建桥中。经过紧张的搭建,浮桥终于搭起了,此时天也完全黑了下来。过了河就上山,队伍沿着“之”字形的羊肠小道在伸手不见五指、风雨交加的夜晚,艰难地前行。部队刚上到山顶,后面就传来非常激烈的枪声,我们的警卫排和敌人接火了,敌人的叫骂声和牲畜的嘶鸣声听得一清二楚,山沟和山头上燃起了一堆篝火。情形似乎是“火烧眉毛”了,但毛主席依然从容地走在队伍的中间,他判断愚蠢的敌人并没有发现队伍所在地,只是像无头苍蝇胡闯乱撞,指挥队伍依然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毛主席再一次做出了英明的决断,没有让队伍慌了阵脚,就像在之前每一次的抉择时刻,他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党指明了方向。
在前进的途中,整支队伍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任弼时同志还提出不能打手电、不能抽烟的规定,人人都遵守纪律,没有人违反,毛主席在途中一度拿出香烟,也只是默默闻了闻又放回去。这是一支和人民心连心、纪律严明的队伍。
道路越走越窄,其间还有人不慎掉进山水窖里。到了半夜,队伍只走了20多里。在恶劣的环境下,连向导曹九林也迷路了,他焦急万分,非常担心因为自己的过失给队伍带来损失。因为带路迷失方向还引起了一点小误会,手枪连连长高富有还认为他是奸细,故意带错路。由于迷路,部队只能暂时在堆儿梁山顶原地休息。
越是着急越是辨认不出方向,曹九林心乱如麻。这时,任弼时同志给他吃了一剂“镇定药”——安慰,使他慢慢平静下来,再次开启了自己的“导航”功能。这位对毛主席赤胆忠心的老共产党员、贫苦农民靠着自己的记忆,在黑暗中艰难地爬上了一个山疙瘩,终于找到一座熟悉的庙字,辨清了方向。此时的他,深深地嘘了一口气,终于放下了肩上的重担,心里想着:“幸好我没有给部队拉后腿。”
后半夜,部队来到月牙湾,此地距离天赐湾还有十来里路,决定在这里稍事休整。首长们绝不放过任何可以工作的时机,在月牙湾,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也在找到的窑洞的炕上紧张地投入工作,商讨重大事项。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又是一个紧张而忙碌的夜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在多少个这样夜以继日不知疲惫的工作中取得的!
雨渐渐地停了,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这支队伍在雾霭中继续向天赐湾进发。随着太阳冉冉升起,部队也来到了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天赐湾。到了天赐湾,为了保护队伍的隐蔽与安全,周副主席下令一切电台都要保持静默,同时也要切断和各野战军、中央工委、后委的无线电联系,拒绝西北野战兵团前来营救。这个决定反映了领袖们对党和国家未来的把握,也是体现了对部队能够绕开敌人具有绝对信心!
在天赐湾的一件事情更加能够显示毛主席的智慧,这件事堪比《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唱的“空城计”。
部队到了天赐湾准备生火做饭、安置休息的时候,侦察员探测到消息,敌人大部队正朝这个方向追赶来,离这里只有20多里!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顿时又紧张起来,很多人一时之间慌了阵脚。毛主席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及对敌人的了解,猜测敌人只是经过这里,并没有发现党中央的行迹。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放松警惕,还是要求部队做好警戒,随时准备战斗!果不其然,敌人顺着沟过去了,并没有发现我军在这里安歇。但是午饭过后,又有一支军队从王家湾赶来,这是刘戡带领的那支四个半旅的部队,且离我军驻扎地只有15里,天赐湾形势再度变得紧张起来,如箭在弦上。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商议后做了具体的军事部署:非战斗人员在后山集合,听到命令出发;警卫团派一个排到村子的东面设阵地准备阻击,敌人不到眼前绝不能开枪,另外再派一个排到西南方向引诱敌人。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一致认为敌人仍然不会来,结果正如他们所料。在这期间,毛主席和战士们也有简短的交谈,当问到怕不怕敌人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怕!”战士们知道自己是为人民而战,早已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更不会怕这些侵略百姓的蒋胡匪兵。更重要的是,军民一条心,战士为人民而战,人民又怎会抛弃士兵呢?隐藏在群众中间,是最安全的地方,人民群众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战士们!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就是在这样的团结一心的合作中胜利的嘛!派到西南方向的那个排假装和敌人相遇,“惊慌失措”向西南方向撤退,敌人果然上当了,立马让部队掉头追去。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毛主席的掌握之中,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敌人被耍得团团转,真是大快人心啊!
经过一夜的艰苦行军,首长们和战士们都已十分疲惫,抓紧时间休整显得尤为重要。毛主席所做的这个判断,让部队有了缓冲的时机,也给了首长们在这里继续思考前线战事的工作机会。敌人走了,我军可以住下了!在天赐湾的一个星期里,每天依然是忙碌的,首长们常常忙到顾不上吃饭,也不能睡一个囫囵觉,战士们也是时刻都要保持警惕,生怕敌人的突然袭击。在形势渐渐稳定下来的时候,部队又准备返回小河村。天赐湾地形好,可是面积太小,几百人马在这里安顿实在多有不便,我军向来不给群众添麻烦,走到哪里只会帮助老百姓,绝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在转战陕北的一年多时间里,战士们帮助老百姓种了多少地、挑了多少水、扫了多少院,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6月17日上午,队伍在欢声笑语中又向小河村方向转移了。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所有人都迈着轻快的脚步行军,这时候队伍里有人唱起了那熟悉的陕北民歌: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你当你的红军,
我守我的家,
革命呀,
不成功你别回家……
这首歌,唱在了每一个士兵的心里,为了革命,离开父母,离开妻儿,只盼有一天能把敌人赶跑百姓来当家!好在,所有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的景象。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愉快的,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小河村。回到这里,大家心里还是有一些感触的,想想不过是几天前,在这里差点和敌人迎面相撞,紧急撤退,现在又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二度返回,形势有了天壤之别!
小河村的村民看到部队又回来了,别提有多开心了,大家奔走相告,散播着这个喜讯。部队住的窑洞也是迅速被腾出来并打扫干净了!军民鱼水情,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人民欢迎的军队。这样的军队不胜利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从王家湾到小河村再到天赐湾,又回到小河村,这一段行军是转战陕北以来最危险最紧张的时刻,几乎和敌人迎面相撞,形势一度如箭在弦上,但是在毛主席、周副主席的领导下,一切都从容不迫地在进行,很快便脱离了险境。从这一段行军足见党中央转战陕北时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危险,几百人的队伍面对的是胡宗南的精锐部队,敌军经过长期训练,武器装备精良,有着较强的战斗力,但是我军依然牵着敌人的鼻子,让他们在陕北的山沟里转来转去,摸不着头脑,犹如无头苍蝇一样。这不仅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还少不了人民群众的功劳。
在党中央转战陕北的日子里,陕北人民提供的帮助是巨大的。每到一处,他们热情地提供住宿,而且尽量把环境好的场所给部队;他们热爱尊敬这支部队,时常送来很多吃的,如沙果、红枣等陕北的特产,但是我们的军队都没有“占便宜”,或拒绝,或给钱;在部队遇上紧张撤离的时候,当地人会担负起带路这个重要职责,一心帮助这支队伍;部队走后,敌人偶尔抓到几个村民,再怎么逼迫、用刑,也问不出任何相关消息,有人甚至牺牲了生命!陕北人民真是可爱又可亲!在离开这里时,毛主席发出真挚的感慨:“陕北是个好地方!”
党中央转战陕北一年来,指挥了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等重大战役,牵制了胡宗南的兵力,不仅直接领导了西北战场的胜利,而且领导指挥了全国其他解放战场的胜利。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周副主席也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历时一年零五天的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结束了,一个月以后,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一年多以后,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人民终于翻身把家当!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范增利
指导教师:孙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