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党史研究 党史宣传 影音图书 政务公开 机关党建
党史文苑
党史宣讲 党史文苑 西安历史重大事件 西安党史 西安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遗址
党史文苑 党史宣讲 党史文苑 西安历史重大事件 西安党史 西安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遗址
我眼中的王泰吉

我眼中的王泰吉

刘洁

机缘巧合,因为一封不同寻常的信,“王泰吉”这个名字,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1928年春,麟游起义失败。脱险后,王泰吉途经西安,写给父母亲一封家书:


图片1

父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男此次为发展革命势力,率队北上,行抵五凤山,被民团解除武装,即时脱险。刻欲出关东游,不复在陕西做事,男常谓天下事,危然后安,勿图苟安;乱则思治,勿图小治。男以身贡献社会,生死利害,成败祸福,在所不计,请大人以后不劳挂念,肃此敬。

金安。

                                                                                         男 泰吉跪禀即日

百余字的信间,流露出对家人深深地眷恋,告诉父母,儿子所做之意义与决心,其中,更重要的是,他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一封信,就能读懂一个人。

他是坚定信念的笃行者 。

1906年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的王泰吉,自小受父亲王新斋(早期同盟会成员)的影响,阅读了《三国演义》《七侠五义》《水浒》和洪(秀全)、杨(秀清)史略等书,6岁入东举院小学学习,13岁受新文化、新思潮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文章,心中便埋下了火种。15岁考入陕西省立三中,在校曾参加驱逐刘镇华的斗争,在这里又受马列主义宣传家、西北党组织创建者魏野畴的影响,便立志革命。1924年,经于右任保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少年时,感怀国家命运,决心为国奋起;青年时,真理启蒙思想,立志投身革命。临行广州前,王泰吉写下“七尺男儿汉,立足天地间,满目不平事,蹈覆待何年!”这是他对革命的誓言,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直至牺牲,王泰吉都一直坚守着“宇宙将来到处红”的理想。1934年,因叛徒马丛云出卖,被捕入狱。狱中,他曾写信给家人“男绝不学杜洪(衡)之被捕自首,遭社会人士之唾骂,及遗父母羞,男革命之目的,在推翻国民党统治权,国民党杀男,为意中事”。

“以身贡献社会,生死利害,成败祸福,在所不计”“杀男,为意中事”……是什么锻造了王泰吉如此不惧生死、坦然视之的气魄?“请大人以后不劳挂念”“男向无家念”,又是什么让他将深深地眷恋诉说得如此无情?

答案显而易见,是理想,是信念。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王泰吉是也。他用二十八年的青春,印证了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他用生命的赞歌,书写了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坚贞不渝的价值追求。

他是勇毅前行的先锋者 。

1927年,国内政局剧烈动荡,紧张局势一触即发。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到处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了反击反革命白色恐怖,中共陕西省委号召举行武装起义,王泰吉率先响应。

1928年春,王泰吉率甄寿珊部教导团第一营在麟游县起义并向东北进发,准备到陕甘边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由于反动力量包围,最终起义失败。王泰吉脱险后,途径西安,写下来开头的那封信。

生死一搏,命悬一线,艰难脱困,依旧初心不悔。每每关键时刻,他从不犹豫,从不畏缩,总能冲锋在前,战斗在前。麟游起义是这样,渭华起义是这样,耀县起义也是这样。

1933年春,国民党集中兵力“围剿”陕甘边苏区,时值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全国抗日反蒋浪潮日趋高涨。同年7月,王泰吉率杨虎城部骑兵团在耀县举行起义。习仲勋曾高度评价耀县起义,“犹如石破天惊,在奄奄一息的革命火堆上加了一把干柴,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激励了处在困难境地的西北革命活动,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为加强壮大西北红军、巩固和发展陕甘边苏区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夜晚,王泰吉,无数和王泰吉一样的英烈们,他们投身革命,不为“功名”,心怀“国之大者”,誓死献身于人类解放事业,是真正的无私者;他们投身革命,不惧生死,主动出击敢于斗争,用生命阐释担当的意义,是真正的无畏者。

正如他在狱中写的那样:“自我牺牲视如归,功名不必自我成,革命实践做先锋,遗嘱同志莫顾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能斗争”,想来,他们就是这样的勇毅前行的先锋者、担当者、斗争者。

他是正心明道的捍卫者。

1928年5月,渭华起义失败后,在撤退中,王泰吉被重兵冲散,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只身前往河南南召县,在这里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不久,就被河南反动当局觉察,不幸被捕,被押往南京。狱中,威逼利诱、百般折磨,这名年轻的战士誓死不屈,始终未暴露身份,并写下:

南京被押己巳年, 蚤虱围攻何足怜。

翻身消灭尔丑类, 革命精神炼愈坚。

三尺榻上不容睡, 五步室内寄余身。

狂吟将伯君毋躁, 独对铁窗思好音。

王泰吉用监狱去磨砺坚韧革命意志。短短几句诗词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血腥与摧残,他却守住了内心,大抵是因为共产党人这种“特殊材料”掰不弯、扯不断。

1934年1月,王泰吉二度入狱。前往豫陕边开展兵运的王泰吉,途经淳化县,被叛徒马云丛出卖入狱。在监狱中,王泰吉用敌人让他写悔过书的纸笔,写下:

堪叹国事日益非,屡经起义与愿违,

莫行于先谁继后,自我牺牲视如归,

功名不必自我成,革命实践作先锋,

遗嘱同志莫顾虑,宇宙将来到处红。

同年2月,被押解至西安绥靖公署军法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绝命诗》:

崤函振鼓山河动,萧关频翻宇宙红,

系念袍泽千里外,梦魂应知寄愁容。

写下《绝命词》:

为圆寂,

将门儿掩,

谁也不见,

学秃陀参禅,

像睡佛咒天;

将孔孟抛在一边。

劳什子吓破几许英雄胆!

咱从来不说奈何天,

这头颅任你隔断,

这肉体任你蹋践,

一切听自然。

列宁曾说,“牢狱,是锻炼革命战士意志坚强的学校。”在这所“学校”中,王泰吉依然是成绩斐然的佼佼者。环境的磨砺、身体的折磨,让他愈发看清自己的内心,让他清楚地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不要因小利而头脑不清,不要因小我而丧失原则。正心明道,才能使革命胜利、理想达成。

    从一个陌生的名字,到一个饱满的形象,王泰吉的事迹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种经历,这样一种人生,是王泰吉的,更是无数先烈们的。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他们拥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斗争的价值追求,正心明道的自我修炼……这些,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