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间不大、甚至是有些促狭的屋子,南面的窗户下放着一张有些老旧的桌子。这张桌子大约历经了好些年代,以至于四条桌腿都长短不一。但即使这样,桌子的主人也没有扔掉它,反而在那条短腿之下垫了块砖头,稍作平衡。屋子中间放着几张矮凳子,因为来的宾客太多,矮凳子一圈分完之后还有几个人无法落座,便只好站着。
窗外浓浓的夜色中,不时传来几声隆隆的炮声,使屋子里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坐在上手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抬起眼帘,在屋里环视了一圈,清了清嗓子道:“人已经到齐了,我宣布中国共产党西安地方执委会扩大会议开始。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为:分析当前西安内外形势,研究商讨对策。先由晋笙来介绍一下目前的形势。”
“世麟兄、在座的诸位同仁,今年4月刘镇华率部包围西安以来,其军队已经在城外五个多月了,城内由李虎臣、杨虎城二位将军率领的守军粮少兵乏。并且刘镇华三个多月前,放火烧掉了城外所有已经成熟的小麦,还在城周围挖掘了一条巨沟以断绝城内外交通,导致粮食医药供应不足,死难人数已达两万余人……”
当时,李云龙(字虎臣)为国民二军第10师师长,杨虎城为国民三军第3师师长,人称“二虎守长安”。
1926年西安城被围困期间陕军使用的铜制大炮
李虎臣(1889-1954)
杨虎城(1893-1949)
这个被叫作晋笙的人,姓雷,是我党西安地方执委会委员、西安地委委员。雷晋笙望着大家投来的关切的目光,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眶,继续说道:“由于无法出城,民众们只好将死去亲友的尸体堆放在城墙东北角,而那里已经成了一个万人坑!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啊?”晋笙越说语气就越急切,说到最后竟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猛地一拳砸在了自己面前的桌子上。这时,所有人都把焦急的目光投向了主持会议的那位文质彬彬的青年身上。
雷晋笙(1898-1931)
这个青年名叫黄世麟,也叫黄平万,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两年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经周恩来、王若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任中共西安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4月刘镇华率部包围西安以来,黄世麟、雷晋笙带领中共西安地方执委会,领导各基层党团组织和党团员,广泛发动青年学生和市民群众,千方百计筹集粮食和军需民用物资,支持杨虎城、李虎臣等部开展反围城斗争。
“黄书记,你说,我们该怎么办?”一个靠在墙角的青年问道。
“我们一无政权,二无军队,能怎么办呢!”有人叹息道。
面对大家七嘴八舌的嘈杂声,黄世麟把手一扬:“大家都静一静,我们今天聚在一起是想办法来的,不是来这唉声叹气的,怨天尤人不能解决严峻的问题!”
“世麟,各位同志,我说说我的想法。当下城内诸多事端,归结起来无非‘内忧外患’四字尔。内忧即兵少粮乏之困,外患即刘镇华继续围城乃至破城之忧……”
“这些问题咱们都知道,关键是怎么解决啊?”
“是啊,怎么解决啊?”
雷晋笙看了看说话的人,然后清了清嗓子说:“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悬而不决,畏首畏尾不是我们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
其他人闻言都有些悻悻,不再说话。虽然说今天聚集在这里的都是这个城内最为坚定的革命者,但面对西安城内外断绝、飞鸟难度,而且还缺粮少药的情况,大家都感觉极为棘手,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虽然现在城里表面上粮食已经被吃光了,但是老百姓家里应该还有牛马,一些大户人家肯定还秘密藏了一些粮食,还有那些中药铺里的药材也是可以吃的嘛!”靠在墙角的那个青年说道。
“话虽这么说,但是让老乡贡献出那些牛马,让那些富户拿出他们的存粮,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座的这些人怕是磨破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少效果。”黄世麟说道。
雷晋笙听完后又习惯性地挑了挑眉毛:“在座各位须知‘特别时期特别对待’的道理,征粮之事的解决方法还需使用非常手段,我等秉承革命精神,拯救劳苦大众,势必不能让‘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发生在这西安城中!”
“晋笙,你莫不是想要……想要纠集民众,强行那抢粮之事吧!一旦民怨沸腾,可是会有弄巧成拙的风险。到那时,可真就是人间惨剧了!”黄世麟抬起头,有些吃惊的问道。
“世麟,特别时期特别方法!破一家而保全万民,在当下这危机时刻,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况且又不是杀人放火,只是要求那些富户拿出粮食来接济城中这些饥民罢了!与其因为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而畏首畏尾,不如放手一搏,以阻止易子而食啃树食土这种人间惨剧的发生!”
“晋笙哥,就算那些富户肯拿出粮食来,暂时解决了城中的缺粮问题,但城外刘镇华部队若是迟迟不退,粮食终究有再次耗尽的时候,到那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靠在墙角的那个青年又朗声发问道。
“园悟,你这个问题问的好,接下来我就说说这外患的解决方法。其一,坚定二位将军的守城信心。其二,招来援军解西安之围。”
黄世麟闻言皱了皱眉头,望向雷晋笙:“现在连两位将军的面都见不到,又何谈坚定其守城的信心。这是其一。众所周知,刘镇华的部队把整个西安城围得是水泄不通,只要出城者,不问姓名一律斩杀,又何来联系援军一说?”
杨虎城李虎臣铜像
“我们见不到李虎臣、杨虎城二位将军,不代表别人见不到啊!”雷晋笙闻言笑了笑,说:“杜斌丞先生不是在这城中吗,我们可以先去做做杜先生的工作,让杜先生去稳定住这二位将军呀!”
“那援军呢?援军怎么办?”有人迫不及待的问道。
“援军之事比粮食简单许多,也复杂许多。说简单,是因为援军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说复杂,是需要有人甘愿冒生命之险出城联系援军,行里应外合之计!诸位有谁敢去?”雷晋笙说完坐直了身子,抬起头环视屋子里的众人。
还不等众人表态,沉吟许久的黄世麟说话了:“晋笙,你所说的援军,是不是冯玉祥将军的军队?”
“正是冯玉祥将军。我想冯玉祥将军可能已经归国。他回国后只能到西北地区来,因为他的军队在南口被打败后,退到绥远一带。”
雷晋笙继续说:“早些时候,我听杜斌丞先生说,李大钊先生劝说于右任先生到苏联去找冯玉祥将军,并建议冯将军‘固甘援陕,联晋图豫’。以于先生与冯将军的关系,劝说冯将军回国不成问题。说不定冯将军的军队已经到达陕北了,不日就将挥师南下,解我西安之围!”
屋子里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都有些振奋,一个个都不由得向前倾了倾身子,想要听清雷晋笙的后文。
“想要解西安之围,就必须有人出城联系,让援军了解西安的军事形势,了解刘振华的军事部署和司令部所在地,以便制定破敌之策。可是现在西安被围日久,飞鸟难度。难就难在必须有人怀舍身之心,冒死出城联系呀!”雷晋笙面对众人灼灼的目光,有些为难地说道。
“是呀,刘镇华对于出城者一律赶尽杀绝,出城联系援军的人,此去必是九死一生!”黄世麟点了点头。
众人闻言都有些沉默,刚刚升腾起来的希望又转瞬破灭。
这时,忽然有一个人高声说道:“我去!”
大家闻言都向发声的那人看去。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站在墙角的青年——孟园悟。
看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孟园悟向前挪了小半步,笑着说:“我们都是怀着革命理想加入的党组织,也都怀有为理想矢志不渝奋斗终身的精神。自从4月刘镇华亲率镇嵩军围困西安城以来,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奔走四方,联络各界共守西安。现在我们既然有了解决西安之围的方法,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黄世麟闻言站了起来:“园悟,你可要想清楚了,此去凶多吉少!”
“是呀,园悟,黄书记说的对!”
“园悟,你还年轻,别白白送了性命啊!”
一时间,屋内众说纷纭……
“诸位同志,因为我年轻,也许对革命道理的理解不如年长的各位,但我在体力很好,从城墙上爬下去、长途跋涉去找冯玉祥的部队,还是有些优势的。”
众人闻言还想要劝导孟园悟,他又出声打断了大家:“诸位不必再说了,我意已决!从加入党组织那一天起,我就已经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牺牲一切的准备。若是牺牲我一个人,能救回来这西安城中数十万民众,我牺牲了也是值得!请大家放心吧!”孟园悟猛地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黄世麟还有些犹豫。这时雷晋笙又说话了:“小孟说得好,为了拯救全城百姓,即使冒险也值得!”
黄世麟闻言也抬起了头,问雷晋笙:“出城有安全路线吗?”
雷晋笙笑了笑:“刘镇华部虽然四面围困西安城,但其重点陈兵于东关及南郊小雁塔一带。城西虽有守军,但比较薄弱。况且城外匪军驻扎日久,早已有懈怠之心。若是能让李虎臣、杨虎城二位将军的部下在城东与城南加以牵制,小孟趁夜色出城,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听完雷晋笙的话,黄世麟作出决定:“现在我以中国共产党西安地方执委会书记的身份发起投票,同意孟园悟同志执行出城联系援军任务的同志,请举手。”
有人坚定地举起了手,有人举起了手然后又放了下去,有人环顾四周叹了口气然后把手牢牢地背在了背后。
黄世麟环顾众人,朗声道:“赞成票七人,反对票六人,该项决议……通过!”
孟园悟看着为他担心的众人,笑了笑说:“诸位同志,如果我不幸牺牲了,还请你们不要为我悲伤,也不要内疚,还请你们记住马克思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等到孟园悟说完,黄世麟才清了清有些发涩的嗓子:“接下来分配一下工作,从明天开始我前去接洽杜斌丞先生,请他去游说两位将军坚定信心,策应小孟的工作。晋笙你去联系各界群众,想办法使富户拿出存粮共渡难关。其余同志继续安抚城内民众,从旁呼应晋笙同志的工作!大家若是没有其他的问题就散会吧。”
埋葬围城期间死难军民遗骨的革命公园
众人相继离开,而黄世麟和雷晋笙是最后走出屋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黄世麟喃喃道:“天快亮了啊!”
“是的,天快亮了啊!”雷晋笙也长出了一口气,朗声笑道。
翌日,黄世麟通过杜斌丞的交涉,使李虎臣、杨虎城用兵力在城南和城东吸引刘振华军队的注意力,好让孟园悟从城西出城。
而雷晋笙也联络各界,组织西安市民自救会,于南院门召开了万人大会,呼吁守军严查屯粮户,散发粮食救济饥民。
孟园悟则趁夜色掩护,从城西偏僻处用绳子顺城而下,脱城而出。然后他向北疾驰,终于在陕北联系上了冯玉祥所部的先遣部队孙良诚部,引导孙良诚部从咸阳进攻三桥;又提供情报,使另一支部队进攻位于韩森寨的刘振华司令部,刘镇华败逃潼关以外。1926年11月28日上午,被围困达8个月之久的西安之围终于解除了。
西安反围城斗争是西安近代史上不下于西安事变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城中军民断粮缺食,战斗不断,饿死、战死军民数万人。共产党人在孤城内多方奔走,团结群众,鼓舞士气,使城内军民上下一心,最终赢得守城之战的胜利。这种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争取胜利,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
(西安文理学院 韩帅)
上一篇:张学良公馆之旅
下一篇:七贤庄不平凡的牙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