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解放后,在以贾拓夫为主任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接收西安准备委员会(简称西准会)及以贺龙为主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市军管会)的努力下,西安顺利实施了全面接收接管。
成立接收接管机构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对原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接收接管,这是西安解放后的首要任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接管城市的指导方针,1949年2月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贾拓夫拟定了《准备接收西安初步计划》。计划就“西安情况的搜集与调查”“接收西安的政策研究与准备”“西安军管会的组织准备”“接收西安的干部准备”“卫戍部队的准备与训练”“入城干部的训练”“供给上的必须准备”“其他若干技术问题的准备”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月2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会决定成立接收西安准备委员会,贾拓夫任主任。3月1日,西准会正式成立,着手进行培训干部、收集情报、研究制定政策,为解放和接收西安作准备。
4月16日,中共西安市工委书记韩夏存根据西安实际情况,向西北局提出了《关于接收西安的几点意见》。4月28日,贾拓夫向西北局作出《关于接管西安准备工作的报告》。西安解放后,5月23日至27日,从各边区、各单位抽调来西安参加接管工作的3500名干部陆续到达西安,实施接管。
5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市军管会是西安市军事管制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全市军事、民政等事宜。
全面实施接收接管
5月20日,西安解放。24日,市军管会宣布对全市实行军事管制。25日起,市政府、警备司令部、法院、银行等陆续公告成立。27日,市军管会遵照西北局“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接管办法,连续发布命令,对国民党西安当局的政权机关、官僚资本、公共事业及军事单位等实施接收接管。
市军管会首先武装接收接管了国民党党务、特务、警务及监狱系统公开和秘密的机关,以及全体人员和档案、武器、资产等。按照西北局《关于接管方针及军事代表工作的决定》,针对接管对象的不同,分别派出军事代表进行接收接管。先后接收接管了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国民党政府在西安所有的国营企业及社会公共事业,接收接管了国民党省、市政府、议会及其民政、司法、卫生、文教、新闻等部门和单位,接管了交通、邮电、建设等部门和机构,接管了国立、省立高等院校及部分中学和职业学校。
西安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建设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分别接收了国民党西安市政府所属民政、建设、财政、教育、卫生等局及其下属机构,西安市法院接收了国民党西安市法院,西安市政府秘书处接收了国民党西安市政府秘书室、统计室、视察室、总务科、军事科,12个区政府分别接收了国民党12个区公所。
在接管初期,各级党组织还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使党的城市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从工人、职员、学生和其他劳动人民中选拔优秀分子,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协助接收国家财产,为恢复城市秩序积极工作。市军管会有计划地开办轮训队和纠察队,培养积极分子,并提出“恢复生产、恢复业务”的口号,得到工人们的热烈拥护。铁路工人提出“修桥通车”,电厂提出“修炉供电”,大华纱厂提出“抢修原动部”等口号。经过工人们的积极工作,潼关到西安段的铁路桥梁20天修通,电厂两天后恢复部分供电,大华纱厂20天复工,提前10天使3万锭子转动起来。到6月底,高陵、临潼、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县的接收接管工作也基本结束。
由于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在撤离前对物资进行了迁移,因此接收接管的物资有限。据统计,市军管会接收的物资有:各种军衣5万多套,各种衬衣4万多套,棉被1万多条,棉布2万多匹,棉花60万斤,袜子55万双,毛巾30多万条,面粉200多万斤,食盐80多万斤,各种火炮66门,炮弹2.5万发,子弹350多万发,旧汽车174辆,银元2.7万枚,黄金133两(438.9克)及一批大米、小麦、煤炭、汽油、机油等物资和飞机、铁路机车、机器、仪器、电讯器材、房产等。接收各类人员25675人。
在进行城市接收接管的同时,市军管会、市委、市政府派出军事代表和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工厂企业恢复生产,帮助商号恢复营业,帮助学校恢复教学秩序。到1949年6月初,全市基本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西安城市接管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国民党旧政权各级权力机关被摧毁,新的民主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并开始正式运转,政治经济运行走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轨道,为解放后的西安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上一篇:红色熔炉: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