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王莽“七一”合作社是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期间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典型代表。由蒲忠智等人创办的王莽村农业合作社组织联社的经验当时被长安县委推广,使全县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掀起。毛泽东亲自为长安县《一个违背领导意愿由群众自动办起来的合作社》和《长安县王莽村四个合作社组织联社的经验》等写了按语,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将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向高潮。
长安县王莽“七一”合作社组建人蒲忠智
组织变工队
为了解决农民单家独户经营的困难,长安县王莽乡西王莽村农会主任蒲忠智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变工队,向农业合作化道路探索前行。西王莽村位于西安东南约25公里的秦岭脚下,大小峪两条河之间不到一公里宽的河漫滩上,土地大都是砾石沙滩。解放前,村里有160多户,705人,土地1600亩,农民缺吃少穿,生活非常困苦。长安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有150多户农民共分到土地600多亩。土地分到各户后,由于当时生产工具非常落后,不少家庭靠单家独户经营非常困难,在此情况下,该村第一个农民党员、村首届农会主任蒲忠智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商量,决定组织农民变工队,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于1949年农历腊月中旬,成立了以村干部为主,28人参加的变工队。变工队把农民组织起来,干起活来热火朝天,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引起本村和周边邻村人们的极大关注,1950年农历正月,变工队发展到48人。为解决群众发展生产耕畜短缺的问题,1950年春耕时,蒲忠智自掏路费,背着干粮,带着政府发展生产的贷款去陕南、湖北一带购买牲口。这年,春荒严重,为了解决全村群众的吃饭问题,蒲忠智和村长益冀东与供销社签订了制作5000把扫帚的合同,供销社预付了部分货款,群众靠这些货款购买了油、盐、粮等生活必需品。他们还组织了35名劳动力,到南山砍伐制作扫帚的原材料,换来玉米235石,帮助全村度过了春荒。到了1950年冬,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变工队被迫散伙。
成立互助组
1951年2月,他们吸取变工队出现问题的教训,本着“自愿结合、组织要小”的原则,重新组织成立了15个互助组,每组不超过10户,共103户,加入互助组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9%。互助组接受第一次组织管理不善的教训,各组都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记工算账制度。1951年春耕时节,他们再次组织了45人进终南山砍伐制作扫帚的原材料,挣得人民币1600万元(旧币),解决了群众发展生产和生活上资金紧缺的问题。这年秋天,他们又组织群众割竹子、打箔子,挣得人民币2000万元(旧币),基本上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困难。到1952年春,西王莽村互助组发展到24个,参加农户增加到158户,占全村总农户的94%以上。西王莽村为全县互助合作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1952年8月,西王莽村针对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家庭成员有的劳力多地少,有的地多劳力少,有的地少牲口多,有的地多牲口少,有的缺少骨干,有的居住分散等实际问题,经长安县委批准,对全村互助组进行整顿,将原有24个互助组合并成18个,为了便于领导,又将18个互助组编为5个联组。在蒲忠智带领下,西王莽村互助组在全县带头掀起“爱国增产竞赛”活动,连续两年粮食获得丰收,长安县人民政府授予他们“模范王莽村”锦旗,西王莽村荣获陕西省、西北局、农业部丰产奖励,蒲忠智当选陕西省劳动模范和西北地区劳动模范。
“七一”农业合作社诞生
1953年3月1日,西王莽村成立了长安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全社共有社员14户,经民主选举蒲忠智担任主任,益冀东担任副主任,初级社经过近一年的试办,农业生产获全面丰收,初步显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全村有100多户农民纷纷要求入社,但蒲忠智考虑办大社经验不足,只扩大到66户,又另建了3个新社,全村有135户农户入社,占全村总户数80.6%。1954年5月,蒲忠智又创造性地将4个小社建成联社,成立了王莽村农业生产合作社联社委员会,生产上统一领导,经济上各社独立核算。为了纪念党的生日,这个合作社起名叫“七一”农业合作社。其经验被长安县委推广,使长安县合作化运动迅速掀起。1954年春,长安县建立了以西王莽村为中心的互助合作网,蒲忠智担任合作网的领导人。1954年秋后,蒲忠智又将4个初级社合并为1个初级社,入社农户160户,实现了全村农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化。1953年,蒲忠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1954年9月,蒲忠智参加了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国记者赞扬他是“聪明的中国农民议员”。西王莽村互助合作的经验,被时任长安县委书记张家谋写成《劳动模范蒲忠智》,作家柳青写了《灯塔照耀着我们》,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影响。陕西省委农工部总结的“长安县西王莽村四个合作社组织联社的经验”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泽东在按语中指出“这个经验有用,各地可以仿办。由党的区委和乡支部做出计划,将那些准备合并为一个大社的若干小社,先组成合作社的联社管理委员会,如同长安县王莽村那样,经过一个时期,再行合并”。
1955年12月,毛泽东为《长安县王莽村四个合作社组织联社的经验》一文作的按语
“七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冬,长安县在王莽“七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初级社转高级社试点,1956年1月,东王莽村、西王莽村、稻地江村、红庙村4个自然村的12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了“七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月,蒲忠智作为中国农民的优秀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回村后,他带领高级联社以党的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以极大的热情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科学种田,修建了全省第一座小型水利发电站,解决了全村照明用电和部分生产用电;组织120名劳动力打机井8眼,修建了近4公里长的渠堰,扩大灌溉面积80多亩;平整土地,选用良种,建设丰产田,玉米和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在河滩栽种苹果300亩,挂果后年收入四五万元,带动周边各村也建起了苹果园。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七一”高级农业合作社改为“七一”大队。
下一篇:辛亥西安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