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漫画和一枚闲章的故事
杨 武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研究员
2000年初冬的一天,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到北京走访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我们特意在他住处附近买了一个花篮。华老早已在家门口迎候着我们,他高兴地接过花篮端详了一下,笑容可掬地说:
“多香多美的鲜花呀!从插花颜色的搭配和插花的造型上看,准是楼下街道入口处,右手第二家花店那个瘦瘦的小伙子插的。”
“对呀,还是他告诉我们您详细的住址。”我们真佩服华老的眼力。华老乐呵呵道:
“我每天早晨锻炼,回来路经这些花店时,总喜欢这家转转,那家看看。从插花造型、色彩搭配上可以看出插花者的技能、审美能力和修养。那里的青年朋友与我都很熟,一见面,总缠着我给他们指点指点……”
年逾八旬的华老得知我们来自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时,他激动地连声说:“七贤庄、七贤庄,它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站呀!”老人捋了捋银白色的头发随即陷入了深思……
1938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当时在报馆任职并已有名气的华君武,看到日军的残暴和中国百姓倍受凌辱,便瞒着母亲,离开上海,踏上了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征程。
同年11月,华君武到达西安。正巧遇见了同窗好友吴启晨。此人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在胡宗南处任职。饭桌上,吴启晨对华君武道:“你已是有影响的画家了,我们胡长官爱才,我回去在他面前为你美言几句,保你在他门下有个一官半职,如果那样,你的才华便有了施展之处呀。时间不早了,住处我已给你安排好了。老同学,刚才我的那番话,你可要认真考虑考虑,明早我一定来接你。”
华君武来到住处并送走了同学,他立即背起行李,连夜找到了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将他携带的一封李克农写的介绍信,交给了中共中央驻陕代表林伯渠。在办事处,华君武脱掉了长袍,换上了军装,站在一旁的林伯渠看华君武还是书生气十足,便在华君武的上衣胸章和护照上写下:“八路军文书上士”几个字,写罢,递给了华君武道:“这才名副其实啦。”
华君武到了延安,先后分配到陕北公学和抗大进行学习。毕业后,他用手中画笔在延安和抗日敌后进行宣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专职漫画家,创作出大量反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作品,如《求援》、《加水无效》、《音乐指挥》、《上帝救我》、《磨好刀再杀》、《就位》、《反革命的后台》等,均是政治性、艺术性很强的代表作品。同时,也表现出他创作的漫画言简意赅、构思巧妙,幽默风趣,辅之以中国写意人物画的传统构图和造型的表现手法,每幅作品均具有耐人琢磨的韵味儿。
我问华老:“是什么促使您选择了漫画职业?”
华老稍加思索地回答:“是《时代漫画》这本刊物。因为这本刊物创刊是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在它出版的三年间里,正是全国抗日情绪日益高涨时期,刊物的编者和主要作者,都是富有爱国热情的年轻人,在抗日问题上,创作的作品内容上,态度鲜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之一。《时代漫画》虽然出版在上海,但它已影响到全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作者。如刊物主编鲁少飞先生,他尊重年轻作者,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注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论资排辈;又如廖冰史、丁聪、张文元、陶谋基和我这些年轻业余作者,鲁少飞先生尽力给我们发表作品的机会,我的作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江北大世界》等均在此刊物上先后发表。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创作激情。”
在我们即将离开华老的住处时,老人特意临摹一幅1947年他创作的题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画的是蒋介石左手拿着“和平方案”盾牌为幌子,右手却在霍口磨刀。画面虽仅寥寥数笔,却把蒋介石鬼鬼祟祟的神态勾画得微妙微肖。画面的右上方盖有“八路军文书上士”的闲章。华老手拿着这枚闲章和《磨好刀再杀》的漫画递给我们,并且动情地说:“这枚闲章我珍藏了半个多世纪,今天,我将闲章连同这幅漫画一同捐赠给你们,表达我对七贤庄的思念与希望。”
馆藏漫画:质地:宣纸。尺寸:长35cm ×宽32cm
馆藏闲章:质地:鸡血石 尺寸:长5.1cm×宽1.5cm×高3.8cm
下一篇:子午镇的红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