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西安市制定了“苦战三年,加速工业建设二十条奋斗目标”,要求国营工业总产值三年增加5倍,地方工业总产值增加3倍达到31亿元;主要产品质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等高指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全市很快建起各类街办企业2400多个,机关、校办工厂377个,社办工厂212个,群众兴办的小工业随处可见,造成了工业布局混乱,影响了“一五”续建项目的实施。
1958年4月,西安市制定了“苦战三年,改变农村生产面貌的十五条奋斗目标”,要求三年之内实现粮、棉、菜亩产分别达到1000斤、150斤、2万斤,生猪存栏20万头,实现机械化,力争实现电气化的目标。之后,西安地区出现了层层报喜,到处放“卫星”的情况,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1958年8月,西安市开展大炼钢铁运动,确定全市收集废钢铁5万吨。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将城乡居民家中的铁锅、铁铲、铁勺、铁门闩、铁炉子以及铁的生活用品全部收缴,并确定4个月炼钢13万吨的目标,层层下达钢铁生产任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土法炼出的钢铁达不到标准,很难加工和使用,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
1958年6月16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检查和规划党的工作,带领全市党员和人民为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而奋斗。市委副书记董学源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张策为市委第一书记,冯直、刘庚、吴志渊、董学源、陈元方为书记处书记,本届市委常委会由11人组成。
1958年7月,西安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8月底,全市郊区的60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30万农民合并成18个人民公社,实行三级管理,所有公共积累和生产资料归人民公社所有,农民的自留地交给公社统一经营,办起了1618个公共食堂、1138个幼儿园和托儿所、66个妇产院,实行供给制,吃饭不要钱,取缔农贸市场。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做法,侵犯了农民利益,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
1958年12月,中共西安市委开始对人民公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实行三级所有、按劳分配、评工记分、等价交换,落实口粮分配到户,食堂自愿参加,自留地按人分配到家,社员私养家禽归个人,恢复农贸市场,鼓励社员利用零散土地种植,谁种谁收,归谁支配,不征不购,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一平二调”(即平均主义、无偿调拨物资劳动力)的“共产风”得到纠正,农村经济出现活跃现象。
“大跃进”时期,全国刮起拆城墙风,西安古城墙也面临被拆的危险。省市文物专家和省文管会致电国务院,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批示,要求坚决制止拆除城墙的行为。1959年国家文化部派人来西安实地考察了城墙,7月22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至此,西安城墙被保护下来,并成为我国现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的一座古代城墙。
1959年9月,西安市开始进行反右倾思想的党内整风运动,全市参加整风运动的党员干部2.45万人,其中被重点批判的就有766名,有的被带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反党分子”的“帽子”遭到批判。“反右倾”斗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