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权中(1895-1943),名广斌,亦作广彬,字权中。西安市临潼人。1918年参加陕西靖国军,先后任中队长、总部绘图科科长、连长等职。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国民军第二军营长、团长、旅长。1927年西安解围后,先后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领导成员兼卫队师旅长、代理师长,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员总队长、暂编第三旅旅长、新编第三旅旅长等职。1928年率部参加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顾问兼骑兵分队队长等职。曾到苏联红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曾在中共北方局军委任职。 1933年5月26日,以吉鸿昌和抗日将领冯玉祥、方振武为首,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担任前敌总指挥,宣布对日作战,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 抗日同盟军成立后,许权中受中共组织的派遣,到张家口任同盟军军委常委、十八师师长、副军长。他很快召集旧部,并在杨虎城将军的大力支持下,补充了大批人员和武器,十八师成为抗日同盟军的主力。许权中还和宣侠父、刘镇远、武止戈、吴化之、周益三、王林等一起协助吉鸿昌,拟定作战计划,分兵三路向北出击,在张北县和沽源等地与日军激战。吉鸿昌、许权中出兵神速,先后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独石口等地,把日、伪军驱逐出察哈尔省境。但是蒋介石却和日军相勾结,围攻同盟军,使同盟军将士大量伤亡。第十八师位于前沿,他依靠沉着的指挥进行反击,炮弹在他身旁不时爆炸,警卫员李果几次拉他,都拉不下去。由于众寡悬殊,十八师面临全部牺牲的危险,许权中临危不惧,率部突围,辗转苦战,历尽艰险终于把部队带到河北省顺义县。后又遭国民党军队围攻,部队被打散。 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许权中秘密地到了天津,找到中共组织,从事地下斗争。1934年秋,根据党的指示,回到陕西韩城,化名为杨鉴,以小学教师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去天津,在中共河北省委军委工作。1936年春,回家乡临潼辛理村养病。期间他创办民生小学,聘请进步教师,为革命培养人才,并以学校为阵地,进行革命活动。 1936年西安事变前,杨虎城急令许权中赶到西安,担任警备第二旅副旅长。12日清晨,按照张、杨两将军的部署,发动了西安事变。许权中指挥总部特务营(营长宋文梅)包围西京招待所和花园饭店,扣留了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调元、蒋鼎文、朱绍良、卫立煌、陈诚等十余人。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任命许权中为十七路军独立旅旅长,六辖阎揆要和韩子芳两个团。1937年春,许权中所部改编为三十八军一七七师五二九旅。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民族危亡日益严重,许权中请缨杀敌。他是三十八军中第一个率部出征的将领。1937年8月下旬,许权中率部从三原誓师出发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参加抗战。9月在易县紫荆关进行游击,掩护主力部队的安全撤退。还在唐县与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联合阻击日军,多次获得胜利。10月初守备曲阳东西口、南青观一带,将西犯之敌击退。因晋北忻口战况紧急,10月12日奉令兼程驰援,19日晚赶到忻口,没有休息,即到第一线,布置了1.5公里的防线。许权中亲率两个团,协同友军同日军激战14昼夜,坚守阵地使敌人未能越雷池一步。此役歼敌100多人,使日军坂垣师团大为震惊。因许权中平时对部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因而官兵作战非常英勇。每次作战,许权中总是亲临前线,带头冲杀。 10月26日,日军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将其震昏。醒来后,他在一块一尺多长的炮弹壳上题字:“落于吾右,而未使吾成仁,岂其有意留吾以救国耶?抗战将四月,失地犹未还,吾知勉之。”许权中率部3000余人参加抗战,官兵不怕牺牲,顽强作战,虽然伤亡过重,最后只剩下30余人,却没有一个逃跑,连国民党的一些将领也盛赞许旅的英勇顽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曾对记者谈到:“自许旅增加上来以后,形势已转危为安。” 1937年秋后,许权中调任一七七师参谋长、兼任晋东南自卫军指挥官。12月中旬,因公从山西前线回到西安,应第二中学校长江隆基的邀请,给全校师生作了《前线归来》的报告,讲述了日军的残暴和国民党中央军溃败给华北人民带来的灾难,总结了战斗的经验教训,强调要用革命思想武装军民。他特别提出:“我们应该组织游击队”,“要向群众宣传,提高民族意识,动员起来,军民打成一片,才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8年,许权中所部驻防陕西合阳。他不顾胃病复发,应邀为合阳中学编写游击战讲义,并抱病去学校作报告。他根据八路军游击战和自己的战斗经验,通俗而又生动地讲述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和基本原则和常识,深受师生的欢迎。 1938年5月初,日军大举进攻晋东南,恰遇一七七师师长和九十六军军长到西安。许权中挺身而出,率一七七师一部挺进山西永济县张营镇,与日军激战4昼夜,官兵前仆后继,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因敌众我寡撤至吴王渡,又遭强敌包围。许权中临危不惧,率部与日军血战二日,指挥特务连坚守吴王渡南门,连续9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保卫了军、师司令部。接着又收复了晋南10余县,给日军以重大杀伤,阻止了日军的西进。一七七师战斗力之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许权中重视军民关系,老百姓都积极支援战争。该师每到一地,许权中即协同政治部门组织青少年歌咏队,对群众进行抗战教育和军事训练,还采用各种形式揭露日军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向军民宣传抗日必胜的道理。九十六军在大王庄召开军事会议时,许多进步的军官都赞扬许权中临危镇静,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品德。许权中有功不居,谦虚地说:“这次吴王激战,保卫了吴王,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应归功于各位官兵的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我本人也很感激。” 由于许权中坚持抗战,同中共长期保持联系,在其师内建有中共组织,国民党当局却采用明升暗降的手法,撤去许权中一七七师参谋长职务,将其任命为毫无实权的师少将参议。长期的戎马生涯损害了许权中的健康,1938年冬,许权中胃溃疡病发作,被迫离开前线回到家乡养病。 1939年至1943年秋,许权中奉中共组织的指示,以养病为名,利用一七七师参议兼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议的合法身份进行抗日活动。他积极支持张性初及同情革命的刘文伯先生主办《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1943年,许权中来到河南洛阳九十六军军部,被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任命为集团参议兼眉县万家塬垦区主任。许权中回到陕西眉县,利用公开身份,以搞生产为名,组织了两个连的武装,准备在千阳、眉县一带发展抗日武装。12月上旬,许权中带领任耕三(三十八军垦区主任)赴千阳一带察看地形,部署工作。9日路经凤翔和李子萼先生(许权中的老师)会面后即返垦区,骑马行至眉县槐芽洪水沟时,被胡宗南、徐经济(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处长)、崔镇山(保安队大队长)指使的特务暗杀,时年49岁。同时遇难的有任耕三和刘兴坤(中共党员,权中的警卫员)。许权中遇难的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极为悲痛,曾询问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早把权中同志接回延安。 1949年12月9日,中共西安市委、陕西省军区分别在临潼和西安举行许权中烈士遇难六周年追悼大会,西北军区送的挽联上写着:“革命先驱,人民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