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人人皆知。在西安也有一所被称为“西北之黄埔”的军事学校,却鲜为人知。这就是192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提议下,国共合作创办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
筹建办校
1927年3月,为培养政治军事革命人才,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在西安北院门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同月,发布中山军事学校的招生广告,招收学员七百余人,分为三个大队。5月12日,中山军事学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中山军事学校正式成立。
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所在地(西安市北院门——原西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中山军事学校坚持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遵循“以政治军事教育练成革命军人干部人才”的办学宗旨。学校开设的军事课程主要有军事术课、军事理论课、野外作业课等。在突出军事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对学员政治素质的培养。开设的政治课程主要有《中国革命史》《三民主义》《国民党史》《布尔什维克十二条》等,还会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和政治时事报告,以此提高学员的政治素养。学校建立了俱乐部,并辟有内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等革命领袖的游艺活动室,用革命的、健康的文体活动,在业余时间占领学员的思想阵地。
中山军事学校还组织学员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如五月份参加全市性的游行活动、举行“四二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组织军校师生与地方中学联欢、召开革命理论座谈会、派代表参加一中非基同盟成立大会等。省农民协会成立时,农协代表八十余人来军校参观,学校举行了阅兵式,以示隆重欢迎,校长史可轩、学生
代表张汉泉等分别致欢迎词,农民代表、邓宝珊副司令、教育厅长杨明轩相继发表演说。
学校名义上虽然隶属于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但实际上各级军事政治及教育权力全部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里。从学校领导到教员,大多数为共产党员:校长由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部长史可轩兼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由苏联回国的李林担任;政治部主任由邓小平担任;组织科长由高克林担任;学员总队长和军事总教练由许权中担任;全校3个学员大队的大队长高致凯、张汉俊、杨浪波全是共产党员,分队的主要军事、政治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刘志丹、李子洲、马明方、刘继曾等共产党员也在学校担任教官或教员,可谓是一所“红色的学校”。
西北之黄埔
中山军事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也必然会受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冲击。1927年春夏,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反共,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随着邓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被“礼送出境”,中山军事学校也不复存在。7月中旬,冯玉祥下令,将中山军事学校师生与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部合并编为一个旅,由校长史可轩带领开赴河南。中共陕西省委为保存这支革命队伍,令史可轩率军北上,独立发展,继续坚持革命斗争。7月29日,当部队行至富平县美原镇时,史可轩不幸被当地军阀田生春杀害,部队由许权中继续带领。为保存实力,待机而动,暂时归编为国民军冯子明部所属的一个旅,旅长许权中,驻在临潼县关山镇一带。1927年底,中共陕西省委派刘志丹、谢子长、唐澍等人到该部队工作,并于1928年5月领导该旅参加了著名的渭华起义,成为起义军的中坚力量。
从1927年3月筹建招生,5月开学上课,到7月中旬结束,中山军事学校仅仅只存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培养了一期学生,但却为当时及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和军队中的政治骨干,对当时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西北之黄埔”。
上一篇:斗争烽火中的关中书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