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党史研究 党史宣传 影音图书 政务公开 机关党建
专题研究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西安党史专家库
专题研究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西安党史专家库
西安早期革命烈士——杨珊

3519723054657943509


杨珊(1909-1933)字荫川,乳名福堂,陕西蓝田人。

杨珊出生于县城南关的一个小康农家,幼读私塾。1927年秋,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同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杨珊因思想进步被开除学籍,后入陕西省国民党党务训练班学习(此班实由共产党主持)。毕业后分配到凤翔县,任国民党县党部党务指导员。后到宝鸡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因遭追捕返回蓝田,任中共蓝田特支书记。

1930年8月,领导蓝桥暴动,赶走匪首刘汉三。不久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但拒不吐实,是年冬季砸镣越狱,返回蓝田。

1931年春,杨珊奉调到中共陕西省委工作,先为团委负责人,后为省委秘书长。在任期间曾跟杜衡、王芾南去天津参加中共北方局会议,又出席省委第四、五次全体会议。

1932年3月,根据省委指示,与李志安一起到白水县进行党的整建和发动抗粮抗款斗争,发动万余人的“交农运动”,迫使国民党县政府免去农民两年的尾欠粮款,撤走下乡的催粮委员,同时成立白水县地下党支部。不久被调回省委工作,公开身份是早慈巷小学教员,其妻贾玉秀为地下交通员。

1933年1月,省委派杨珊到汉中,先后任陕南特委组织委员、陕南特委书记,主要任务是配合红二十九军在陕南建立革命根据地。杨珊一到汉中,与特委同志一道加强党的建设,开展群众工作,发动工人运动,组建秘密情报点,建立3条中共党地下交通线和3个游击中心,组成3个游击中队,为建立城(固)、洋(县)、西(乡)和南(郑)、褒(城)等4个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是年4月,陕西省委再次遭大破坏,陕南特委面临严峻考验,在艰苦环境中推动特委工作,积极筹备建立第三游击大队,筹划安康起义。但派往与川北联系的人均无消息,紧要关头,杨珊亲赴川北,途中被张国焘的手枪队以“白区奸细”软禁杀害,时年25岁。

解放后,在蓝田召开万人大会,追认杨珊为革命烈士。